朱建國
摘 要: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初中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科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參與到科學知識的學習當中,促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踐;科技教學
初中生思想較為單純,很多時候都是憑借自己的喜好做事,因此,興趣在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科學教師應采取多元的教學方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礎。
一、動手實踐增添課堂樂趣
初中生情緒多變,長時間的傳統課堂教學導致他們對單調的知識講解課堂非常厭煩。初中科學是集化學、物理、生物、地理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其中很多知識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有效利用教材,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空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感受科學課程的魅力,減輕他們的負面情緒。例如,學習“物質的溶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食鹽帶到課堂中,一起觀察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變化。這種自由式的學習方式會使學生處于非常放松的狀態之中,有助于提升他們對事物的觀察能力,緊接著教師再要求學生之間對自己的實驗現象進行交流探究,分析影響物質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并且列舉更多生活中有趣的溶解現象,課堂的氛圍因此更加熱烈。當課程結束之后教師還鼓勵學生對家庭中的物品進行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明白科學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和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帶動他們的發展。
二、室外課程帶動學習興趣
科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充分地利用這一學科優勢,把學生帶到課堂之外進行實地的知識講解,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保持高漲的熱情,帶動他們大腦飛快地旋轉,為理解所學知識做出鋪墊。比如,學習“觀察生物”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走到課堂之外去實踐,讓學生找到校園中的生物,并對其進行分類,保證學生的大腦思維和所學知識保持一致,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先對各種植物進行實際的觀看,讓學生發掘不同植物的異同點,緊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描述結合課本上的知識點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講解,逐漸向學生闡述其中的奧秘,激發他們探究欲望。觀察動物的時候,鼓勵學生與小動物(如蝸牛)進行肢體上的接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動物進行觀察,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含義,起到了一次實踐引出兩種科學啟示的作用,更好地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這種有別于以往利用課本圖片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加深了學生腦海中生物和非生物、動物與植物的概念,為學生的學習增添了不一樣的樂趣,更好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科技教學激發學習熱情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并且最新版的教材中很多知識都是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述與地球有關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網絡中尋找一定的科學資料,一邊進行知識的講解一邊播放相應的影像,通過觀看多媒體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加深知識在他們心中印象的同時帶動課堂活躍的氛圍,讓多彩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得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知識的學習當中。初中生對未知的事物充滿著探究的欲望,多彩的畫面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情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科學知識的學習當中,促使其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轉換思想全面評價學生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以學生的成績評價其優劣,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發展。很多學生都具有強烈的探究知識的欲望,但是因為很多客觀的因素使得豐富多彩的課本在學生眼中成黑白化,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轉換思想,針對課程的特點為學生構建完善的評價機制。首先,科學學科中很多知識都涉及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發現更多科學學習的樂趣。其次,教師要把學生提問的深度當作一個評價標準,讓學生積極地發掘科學知識中的問題,間接地鼓勵他們說出心中的疑問,為其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做出鋪墊。另外,教師把學生課下發現的科學問題分析當作一部分標準,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激發他們探究生活、熱愛生活的意識,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創造性思維方式。最后一項就是學生的成績,但是這個成績不能僅僅局限于大型的考試,平時的測評和課后任務的完成情況都要在最后的評價中顯現出來,督促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保持一個認真高漲的學習狀態,為他們科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針對課本上的知識和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科學的探究,展示科學學科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知識的學習當中,構建輕松、快樂的科學課堂,促進學生科學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林曉琴.初中科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速度旬刊,2014(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