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萍



摘 要:語言教育的正確途徑是“積累”,即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讓學生多維、綜合地感知所學語言,進而習得語言;語言積累和感悟的方法是“讀”,要以“讀”帶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全面提高。從教學實踐入手,介紹了英語課外閱讀的內容和所開展的一系列閱讀活動,探討了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并通過讀來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磨礪學生的意志,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英語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提問、自己說話、自己評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自主學習;主動參與;能力培養;知識獲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的特別愛好的。”這對于處于知識大爆炸時代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語言學習的正確途徑是“積累”,即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讓學生多維、綜合地感知所學語言,進而習得語言。語言教育不是從有限的語言規則出發,讓學生通過記憶各種語言知識和項目來掌握語言。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語言積累和感悟的方法是“讀”。要以“讀”帶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全面提高。英語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這反映了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僅僅依靠教材中所提供的有限文本信息輸入和實踐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有效地充分開發和利用豐富的英語課程資源,保證學生語言輸入的質和量是當下英語教學的必行之道。英語課外閱讀便是匯集英語語言信息、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的重要載體,成為廣大英語教師進行教學資源開發的首選。
另外,新課標提倡我們的英語教學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實際水平出發,采用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新課改理念明確指出要“發展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自主地獲取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的要求、時代的需要。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在現今信息迅速更新和發展的情況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顯得特別重要,將會直接影響他們自我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是21世紀背景下學生綜合能力的最基本的表現。
由此可見,借助于英語課外閱讀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是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一個很好的載體。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通過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英語課外閱讀課程資源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我校是一所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絕大多數的學校,生源基礎相對薄弱,英語是很多學生的軟肋,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基礎沒有打好,使他們對英語有著一種懼怕的心理。按照進校時的情況,如我所任教的七(4)班來說,根據班主任接班時針對學生對四門中考科目認識的調查,全班38名學生中有23位學生都寫了最害怕的學科是英語,占60.52%;有20位學生寫了最不喜歡的學科是英語,占52.63%。而且在新生素質測試中能夠達到AB線(滿分50分中得26分以上)的僅有14位學生,僅占36.84%。面對這樣的狀況,要想學生有很高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期望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英語只能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另外,筆者在學生入學之初就對他們進行了一次“英語學習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缺乏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很少有學生會在課后自行去閱讀英語課外讀物,有的同學有時會讀些,但也僅僅是被動的、在家長或老師的要求之下才進行的。
2.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
很多學生一聽到要上英語課或開展英語活動就感到頭痛,提不起興趣,最害怕背英語單詞。
3.英語詞匯量的儲備太少
有些同學也想閱讀一些英語文章,但苦于文章中碰到的生詞太多,根本就看不懂,最后只能放棄閱讀。
4.缺少合適的英語課外讀物
由于學生家長讀的水平較低,在英語方面對孩子的關注度就更低,學生自己不可能找到合適的英語讀物,有的連這種意識也沒有。
為了徹底改變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況,筆者就從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著手,用趣味性強的故事和題材廣泛又不乏時尚元素的英語文章去吸引他們,改變他們原有對英語的不當認識,意圖帶他們進入英語的美妙世界,讓他們在“悅讀”英語故事或文章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提高對英語的感知能力,親身感受英語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熱情,把“被動”改成“主動”,進而培養學生自主進行英語學習的能力。
二、趣味閱讀材料作引領,培養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興趣
2011年版的Go for it新教材較之以前的版本更加強調對學生的聽說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但是趣味性上還是有些欠缺,尤其是七年級教材,大多只是重復小學階段學過的內容,所以不太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為了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原有的英語學習方式,我們七年級備課組五位老師一致贊同要在課外給學生增加一些趣味性但比較地道的東西,讓學生感知原汁原味的英語,讓他們覺得學英語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要讓他們enjoy reading English books。筆者個人認為一項任務如果能讓參與者都感到非常快樂那就不會成為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了。
于是,我們就采用了由英國原版繪本讀物“Read at Home” 改編過來的一套繪本讀物,是英國本土學生采用的課外讀物。它所呈現的是原汁原味、妙趣橫生的英文原版故事,趣味性很強,一個個冒險故事讓人充滿想象,同時又不乏豐富的歷史和人文知識。另外,繪本的形式能夠很好地提供給學生一個語境并幫助他們自主地閱讀和理解故事,光是那些圖片就足以吸引學生了,更為重要的是該配套的朗讀示范碟為學生不僅提供了惟妙惟肖的朗讀,更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非常適合學生進行模仿朗讀,幫助他們優化語音語調。
(一)晨間聽讀,激發朗讀興趣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七年級階段,我們把讀的重點放在了朗讀上,要求學生反復朗讀、反復模仿,直至朗朗上口。因此,我們七年級學生的晨間朗讀便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個班級在晨讀期間,只要教室里有5人以上,學生就會很自覺地播放“Read at home”故事錄音進行跟讀,聲音響亮、齊整,非常有序,這對學生英語朗讀習慣的培養和語音面貌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學生自主管理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有了很大的影響,教室里沒有老師,班級還是很有序的。一段時間下來,好多學生就能夠跟著錄音把故事流利地讀出來,尤其是能夠惟妙惟肖地模仿當中的語音語調,進行大聲地朗讀,而且讀得非常開心。(見圖1)
(二)樂享課堂,培養學習自主性
筆者認為課外閱讀與課堂相結合才能更有效,通過教師的引導,同伴間的互助合作、分享和展示,更能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促使他們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有了每天晨間大量朗讀的積累,學生對教材中的故事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課堂上為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所以,每周我們都會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通過集體朗讀、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角色模仿和情景表演、看圖說話比賽等活動形式(見圖2),更多地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故事中的語言,將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讀或表演中,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融入了他們的智慧和創造,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如此一來,就可以無限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這些故事更具有活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真正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他們自己制作道具、有創造性地利用身邊的東西進行表演;繪聲繪色地朗讀,小組內的互助合作,讓我覺得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事實上,也只有當學生能將語言知識加以運用和發揮時才算真正掌握了語言。
如此一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漸濃,有時因為要趕教學進度不得不犧牲這個固定的展示時間,就會有同學急著問:“老師,今天怎么沒有展示時間?”
(三)課后拓展,增強學習自主性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及其思維和想象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鞏固課堂成效,我們會布置學生進行文中好詞好句的摘抄并仿寫,有時也會根據故事內容布置給學生一些仿寫或拓寫的任務,給他們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所學的東西活起來,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培養他們英語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完成后,我們通常會將一些優秀的文章分享給全班同學,甚至推薦到校刊上去。這一方面給學生增加了一個互相學習提高的機會,另一方面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積極性,給他們極大的鼓勵。以下是筆者在上了“The Lost City”后布置給學生的任務,讓他們寫“A letter from the king of the Lost City”,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見圖3):
Dear friends,
When you read the letter,you have found the city. We built the city many years ago. The people of city are all happy here. But one day, the volcanic explosion happened. We had to go away from here. You find it today, you are lucky. Now , all of things in the city belong to you. You will be rich. How to use these treasure, all decide to you. But you must remember only one thing, that is not to tell anyone about the city!
The King of the city
三、“21st Century Teens”作增強劑,拓寬閱讀空間,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21st Century Teens 報題材比較廣,每周一份(兩張),多版面豐富的內容可以符合不同學生的喜好,又緊扣時事,為學生提供了解國外的風土人情和趣聞軼事的機會,優秀的閱讀材料足以讓學生閱讀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得到加強。以下筆者分享的是一些利用21st Century Teens 報的一些教學實踐和體會。
(一)隨性而讀,分享交流
在報紙剛下發的第一天,筆者通常是讓學生自主地選擇當中他們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不規定量。第二天上課前十分鐘是一個固定的“讀報分享會”,提供給學生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分享一下他們前一天讀到的東西,完全自主開放。這樣,學生就不會太有壓力,對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會迫不及待地認真地去閱讀,而這樣的交流平臺可以促進學生更加認真地閱讀,因為學生總想把自己讀到的內容以最佳的形式介紹給其他同學,這是一種信息的閱讀和交流,而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慢慢地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聽力水平也從中得到了鍛煉,可謂一舉多得。有的學生在分享的時候還會聰明地設置幾個小問題來檢查其他同學是否聽得認真,能答對問題的學生還能得到一個小禮物,這樣一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漲。一段時間實施下來后,我就用不著布置這項任務了,拿到報紙后,學生會自覺地進行隨性閱讀。
(二)主題閱讀,拓展思維
報刊的第4、5版通常是介紹國外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知識和科普知識的文章,所以,在自主選擇閱讀之后,筆者會讓學生去閱讀該兩版面的內容。課上,前10分鐘我會根據所規定的文章提問,讓小組搶答或者是抽簽決定某個小組所有成員共同來完成文章的講述,這就要求學生認真去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并且理清文章的脈絡。在檢查過程中,我可以診斷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又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用文章中的觀點和句子來陳述文章內容,并檢查生詞的讀音情況。對文章中隱含的深層含義或拓展性思維我再帶著學生一起挖掘。就拿Teens初二版第485期中的“Different dinner styles: east and west”,我先問了幾個比較淺層的問題,在處理過細節信息后再讓他們思考并運用文章中的信息進行觀點報告,這樣,學生所閱讀的材料才可以在他們心里積淀下來,為他們所用。(見圖4)
(三)文化滲透,內化情感
21st Century Teens中有很多國外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這不僅為學生展現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識,開闊國際視野,教師也可以利用他們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有所感悟。如母親節來臨的那周,剛好Teens中有關于英國母親節的文章,那周我便把主題閱讀重點就放在這篇文章上,讓學生通過閱讀去了解在英國母親節時孩子們通常是怎么慶祝的,以前和現在有什么區別,并要求他們能講述出來。尤其利用文中的“make a special breakfast and bring it to her bed”這點大做文章,布置學生在周日母親節那天為自己的媽媽做些特殊的事情。家長短信回復告知我孩子是否完成這份特殊作業,結果全班38位同學有32位完成了這項特殊作業。爾后,課堂上我讓學生交流他們的母親節慶祝方式和感受。通過這一活動,我把語言學習融入了人文內容的感知,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他們的情感在活動過程中得到了內化和延伸,拉近了親子關系。有家長短信回復說:“感謝老師讓孩子有了一次感恩的機會,他為我做了一頓飯,讓我很感動!希望年年有今日!”還有個單親爸爸回復我說:“盡管他媽媽不在,但他依然完成了作業,對我說:‘爸爸,您辛苦了,謝謝您!讓我很感動!”
(四)美文背誦,提升表達
對于Teens中好的文章或學生習作,我通常會布置學生背誦,一般是每周一篇,以小組捆綁方式評價,通常周一布置學生背誦,截止周五,然后將各小組成員得分計入他們一周的總評分數中。對于表現積極的前十位同學我會給予額外加分,計入小組積分中,這樣一來,學生讀背的積極性非常高,通常會排隊等著背誦,并且為了不讓小組落后,通常組員之間會相互督促,形成了較好的自主管理模式。背誦是一種很好的語言積累手段,背誦促進了學生口頭表達,也促進了他們的寫作,學生的習作中會出現很多課本上還未出現的字詞和語句。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清楚英語寫作的謀篇布局。同時在背誦中,我又可以幫助學生落實語音、語調,給他們適時的糾正。
(五)教材補充,相得益彰
Teens報有一個極大的特點,那就是應景性,與教材內容或當下時節吻合。因此,有效利用其中與教材相吻合的文章進行閱讀訓練,這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既課拓寬學生的思路,又可以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背景文化知識。如Go for it七下Unit 3 中Sec B 2 b中是一篇介紹不同國家生日吃什么的文章,剛好那周的Teens報第四版中有一篇介紹不同國家學生午餐吃什么的文章,兩篇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相仿,但報紙上的文章其篇幅有了大大的提升,學生有了課本內容的鋪墊后再來讀這篇文章就顯得駕輕就熟,也就非常有興趣自主閱讀。以此看來,課余的報刊閱讀是對教材內容一個很好的鞏固和提高。再比如,有關端午節的內容,Go for it七下Unit 10 中的閱讀文章描述端午節時中美家庭中不同的活動情況,而端午節那周的Teens報上的文章“Flavor of Festival”是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和粽子的演變。于是,在布置學生閱讀這篇文章之前我讓他們又重新閱讀了課本的文章,然后布置給他們一個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情況的任務,把原本單純的文本閱讀提升到一個向國際友人傳播中國文化的高度,讓他們以國際視角來對待這項任務,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意識。
(六)單元主題,輻射學習
以課本單元主題為核心,輔助一些相關閱讀材料,補充課本內容,使該主題下的內容更為豐富,讓學生對該主題的相關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和學習。如Go for it八上Unit 8 2 b 中有關Thanksgiving這篇閱讀文章,簡單介紹了感恩節的歷史和人們吃的主要食物,而Teens第483期中Delicious Day for thanks更為詳細地介紹了人們慶祝感恩節的其他形式,為了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筆者就利用Thanksgiving Day這一話題,布置學生進行這一話題的主題演講,專門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各自選擇角度上臺演講,這一方面強化和鞏固了閱讀的成效,另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演講技能和公眾演講的膽量。很多學生都能把這兩篇文章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進行演講,還有的學生自己另外再找一些課外材料進行補充,又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很好的拓展,學生課外閱讀的自主性學習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七)閱讀技巧,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利用課外閱讀材料進一步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這對學生有效地開展課外自主閱讀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會利用Teens中文章結構清晰、適合進行閱讀技巧訓練的文章給學生這方面的指導,以幫助他們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如Teens第480期中的The exciting night of scares,是介紹西方萬圣節的一篇文章,一方面很應景,學生對萬圣節的一些知識很有興趣了解,另一方面這篇文章結構很清晰,用三個段落來介紹人們如何慶祝萬圣節的方式,而且每一段的主題句非常明顯,學生容易抓住要點,又可以通過閱讀文章來深入挖掘為什么是“the exciting night”,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訓練。筆者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從看圖、標題預測,到主題句的找尋等閱讀技巧訓練入手,帶著學生一步步閱讀,再到文章中心意思的挖掘,層層深入,給他們一些基本閱讀策略和技巧的指導,并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生詞詞義猜測的訓練,為學生上了一堂很有效的閱讀指導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總之,經過一年多的堅持和努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從一開始的懼怕,變得慢慢地接受,進而產生一定的興趣,并漸漸地喜歡上了這些閱讀活動。教學過程中回歸語言教育之本,強調抓好學生的朗讀、誦讀、抄寫、作文、口頭表達等基本功訓練,強調從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路子轉向教學內容充實,以“學”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路子上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了他們英語的閱讀水平和擴大了閱讀范圍,讓他們的生活不再僅限于課堂,讓他們體驗到了學習英語的快樂。無論從詞匯量上也好,還是從閱讀能力、口頭的表達能力上,學生們都有了一個明顯的轉變和提高,學生的視野和知識的涉略面得到了拓展。通過英語課外閱讀,不僅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也豐富了他們的英語涵養,挖掘了他們的英語潛力,使他們建立了自信、激發了動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提升,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有學生感言道(見圖5):
“希望老師讓我們多做些課外閱讀理解”,這說明學生的自主閱讀意愿在增強,對老師而言,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尤為寶貴,這本身就說明我們的教學實踐是成功的。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成長了,這就是一種收獲,也是作為老師的我們所期盼的。所以,盡管在教學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要有收獲,只要學生感興趣、有發展,我們依然會堅持……
參考文獻:
[1]海倫娜·柯頓,卡羅爾·安·達爾伯格.美國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指南.4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05.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華師大出版社,2003.
[3]David Gardner and Lindsay Miller. 外語自主學習的理論和實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劉潤清.外語教學與學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