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力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率先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因此我的數學課堂也開始有了新教法、新學法,和隨之帶來的新變化。
一、新理念
新課程以來,廣大教師已經開始形成與課程改革要求相適應的新的教育理念,在角色、行為、工作關系上都發(fā)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教師是知識權威和單純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已經開始動搖,學生參與課改之后的種種表現也令人感到驚奇、欣喜,我也更加理解了做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真正意義,并嘗試著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個性發(fā)展空間,鼓勵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由于新課程給我們提供了充分的發(fā)揮專業(yè)特長的空間,教師可以從自身特點出發(fā),針對學生的實際,有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教育教學。在工作關系上,新課程促使教師間積極地合作與協商,開展專業(yè)互動,教師也從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密團結和如此注重協調合作。新課改實驗已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催化劑。
伴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還需要我們接受這些新的理念,而且這些新思想、新觀念將會層出不窮,也會使我們目不暇接。這些全新的理論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認真領悟和積極探索,并自覺地運用到教學的實際工作中去。
二、新教法
平面直角坐標系本是初三內容,現今在初一。為體現新的教學理念,我讓學生自主探究、親身體驗、合作交流來接受一些新的數學方法和思想,提高自主性學習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坐標系中,能說出邊長為6的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坐標嗎?學生都能積極舉手回答,也都能參與其中。“如果只給你一個邊長為6的正方形,能自己建立坐標系指出其頂點的坐標嗎?”這個有點難度,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學生會有很多辦法,老師有的也可能想不到,只要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把自己的想法呈現給大家,師生共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雖然這節(jié)課沒完成整個教學內容,但我充分保護了同學的問題意識并把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加以有效利用,激起了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的機會。因為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應該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實現這一方式的關鍵還應該是我們的課堂教學。
三、新變化
過去的課堂是一言堂,現在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真正成為主導者。學校文化和課程文化的重建被人們所重視,教師更加注意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老師給了學生充分彰顯個性發(fā)展自我的平臺,學生的朝氣蓬勃和獨特思維也讓教師靈感不斷激動不已,師生都從合作教學中分享到喜悅和快樂。例如:初一有這樣問題:運用加減乘除四種運算,如何用三個5和一個1得到24。當時一個數學教師想到:5×5-15,由于涉及乘方并不符合要求,幾名數學教師和其他組內教師都否定了這個答案。但又找不出另外的答案,而第二天學生得出了算式:(5-1÷5)×5,老師都驚呆了,我及時表揚了他,并給他買了一支筆,作為鼓勵,這個學生非常感動和驕傲。老師都覺得“弟子不必不如師”這句話的道理所在,這足以說明,學生的做法令教師感到驚奇、欣喜,這就是師生合作學習、師生相互溝通與分享的最佳體現。課改中,變化較大的是學生的學習生活,他們覺得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自主發(fā)展空間,他們敢于質疑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超越老師,他們的個性發(fā)展得到了更多的實現機會。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看法。作為數學教師,我覺得一定要改變觀念、更新教法,走進新課程。相信我們的數學課堂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有效。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