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菊芳

【摘要】初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最基本的價值就是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尤其是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多角度、多方面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能力,以確保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能力得到大幅度培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 素質和能力 自學能力 思維能力 遷移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157-02
所謂的數學素質和能力不是先天具備的,而是在后天學習和培養中形成的。也就是說,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明確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性,并從多方面入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以確保學生在教師營造的良好的環境中獲得全面而綜合的發展,同時,也為數學價值的最大化實現以及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以及能力水平的提高作出相應的貢獻,從而,確保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能力
(一)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數學教學的目標從單一的目標轉變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其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則是學生數學素質和能力水平得以提高的保障。所以,為了確保課程改革理念的有效貫徹落實,也為了確保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更為了促使學生獲得健全的發展,我們要充分展現數學的價值,以確保學生的數學素質以及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學生自身的發展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學習的目的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掌握知識,應對考試,這樣只會將學生培養成高分低能的人才,嚴重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師生以及家長都要轉變應試教育思想下的講和學,要充分展現數學的魅力,以確保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當然,除了上述兩方面的需求之外,還包括數學學科存在價值的需求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等等,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培養學生數學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性和意義。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能力水平,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能力
(一)自學能力的培養
“以生為本,構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數學課堂是課改的基本理念。但是,事實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數學素質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課改下,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要將課堂的主體歸還給學生,要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以確保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也為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整式的乘法》時,為了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先學后教”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經歷探索單項式乘法法則的過程,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單項式乘法的意義,理解單項式乘法法則等等。接著,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解答下面幾道練習題:化簡:
(2x+3)(x-3)=____; a(a-1)+2a(a+1)-(3a-1)(2a-5)=____;(x+y)(x2-xy+y2)=___;(3y4-2y2+y-3)(4y3-y2+5)=___……鼓勵學生自主解答,并總結先學過程中自己遇到的問題,并進行匯總。之后,在學生先學階段結束之后,該進入后教環節,我根據學生先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或點撥,以確保課堂效率的高效實現,也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嚴謹的數學思維對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科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數學學習或者是解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要在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的同時,也確保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分類思想的滲透與數學素質和能力水平的提高相結合,要確保學生在練習題的分析中鍛煉自己的思維,提高思維的嚴謹性。
例如:若關于x的方程(6-k)(9-k)x2-(117-15k)x+54=0的解是整數,求符合條件的整數k的值。
該題是學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最基礎的一種題型,但也是典型的分類思考的試題。因為,在解答的過程中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認為是在學完一元二次方程后出現的試題,主觀的就將原式當做了一元二次方程,這也就在無形中忽視了(6-k)(9-k)=0的情況的出現,也就是造成了解題過程的不完善。所以,在解答類似這樣的試題時,我們要有意識的將分類思想滲透到其中,要確保學生在全面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數學素養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遷移能力的提高
所謂的知識遷移能力是指將所學習知識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練地運用到新情境中去的鏈接能力。所以,在數學解題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一題多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也確保學生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尋找新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積累解題經驗,培養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最終,為學生良好的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例如:在△ABC中,∠BAC=90°,AD⊥BC于D,DE⊥AB于E,DF⊥AC于F,求證:AB3/AC3=BE/CF
仔細分析該題,我們可以找到三種不同的解題思路,其中可以從相似三角形,具體的說就是要證明Rt△BDE∽Rt△DCF∽Rt△BAC,進而,證明結論;第二種方法是根據在Rt△ABD中,DE⊥AB;在Rt△CDA中,DF⊥AC兩個條件找到所求結論之間的關系;第三種方法則是根據三角函數來證明。在此不再進行詳細的介紹。但是,通過這樣的一題多解過程我們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而且,學生主動的思考和探究新的解答方法的過程對學生探究意識的形成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進而,也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在素質教育下,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要深入研究數學教材,要確保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確保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數學能力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勇強.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年 第2期
[2]孫玉華.學生數學素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1年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