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靚靚
摘 要: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希望找出初中語文教學中經典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并對其進行完善,以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范圍;教學手段
語文教學涉及大量的文字內容,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對語文知識有所了解,還能感悟到文章中的人文情感,對自身的文學底蘊、思想感情等都有著正面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會有側重地加強課堂上的閱讀教學,但是就閱讀內容而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經典閱讀存在很大的不足,嚴重限制了初中閱讀教學作用的發揮,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自我素質的提升。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經典閱讀存在的問題
1.閱讀范圍狹窄,課外閱讀缺乏
初中語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直不受重視,因此,在學習可以接觸到的閱讀材料一般都以課文為主,閱讀范圍相對比較狹窄,并且由于現代初中生承受的升學壓力較大,因此課外閱讀時間較少,也阻礙了經典閱讀的進行。
2.閱讀技巧不足,閱讀目的不明
通過對部分初中學生經典閱讀情況進行調查我們可以知道,一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帶有一定的隨意性,無論是書籍的選擇,還是書籍的閱讀都沒有明確目的,一些學生甚至看完書籍后對書中的內容仍一無所知。
3.閱讀結構失衡,判別能力較低
文學創作是豐富多彩的,其中不僅包含了文學色彩厚重的經典書籍,也存在一些以娛樂大眾為目的的小說和雜文等,就學生而言自身在判別能力上有所不足,經常憑借個人好惡選擇書籍,沉迷于言情、武俠之中,使得閱讀結構失衡。
二、提高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有效性的途徑
1.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熱情
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核心是使學生可以對閱讀材料產生理解,對作者的情感有所感悟。而理解的基礎應是學生的興趣,因此提高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有效性的途徑之一就是要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其對經典閱讀產生興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初中語文教師應對閱讀課程的教學手段進行豐富,將閱讀教學生動化、直觀化。例如,在學習古代寓言二則時,為了讓學生對古代經典產生全新認識,并對鄭人買履、刻舟求劍這兩個成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的動畫短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對兩個寓言的通俗含義有基礎性掌握,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動畫內容,就文言文內容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和賞析,以此強化學生對古文的關注。
2.發揮引導作用,修正閱讀習慣
要想有效地開展好經典閱讀教學,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技巧,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來說,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發揮引導作用,通過課上教學和課下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技巧,修正閱讀習慣。首先,教師應鼓勵學生書寫閱讀日記,并在開始閱讀之前針對閱讀書籍的字數和深度制訂讀書時間表。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教師可以介紹魯迅的《朝花夕拾》文集讓學生課下閱讀。由于該文集包含了魯迅先生大量的著作,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閱讀時間定為一周,每天抽出兩到三個小時進行閱讀,并用十分鐘到半小時寫一下讀書筆記,闡述一下自己的讀書心得。其次,為了加深學生對經典的認識,拓展閱讀視角,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建立讀書小組,讓學生在課下一起就書籍進行討論。
3.注重課外閱讀,豐富閱讀途徑
閱讀資料過少,閱讀機構不平衡一直是影響初中生經典閱讀的主因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向學生介紹優秀的經典讀物,例如,四大名著、外國名著、經典詩詞等等。除此之外,初中院校還應重視學生閱讀資源不足的問題。首先,有條件的初中院校可以開放學校圖書館,并對管內書籍進行補充。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看過的書拿到班級里,建立圖書角,讓班級內學生可以對書籍進行共享。最后,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搜取經典書籍的電子版本并介紹給學生,進而拓寬學生閱讀的路徑。
4.聯系社會生活,深化學生理解
經典書籍往往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具有生活感悟的作者才能寫出傳世佳作。因此教師應與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將經典閱讀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例如,學生在閱讀了我國經典名著《三國演義》后,就可以趁著假期和家長一起去書中提到的地域進行游歷,讓學生身臨赤壁之下,對大江東去、浪花拍岸有更加具象的認識,使得學生對《三國演義》有更真實的感悟。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好經典閱讀教學,使學生對經典文學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進而提升學習成績,增強文學修養。
參考文獻:
[1]李永紅.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能力:關于初中語文教學的體會[J].經營管理者,2010(13).
[2]張杏山.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2(12).
[3]路學明.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性[A].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