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內容摘要:本文從職業教育的外部關系及職業教育內部資源配置方式兩個方面對職業教育與市場的關系進行分析,提出應構建基于市場導向的職業教育體系。
關鍵詞:職業教育 市場 市場導向
一.職業教育是與市場聯系最緊密的教育類型
職業教育是一種給受教育者從事某種具體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技能教育,現代職業教育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并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教育類型,培養了數以億計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更好地適應了經濟社發展的需要和個人就業的要求,為市場中的企業個體提供了特定職業以及更加廣泛市場的所需要知識、技能和能力,與市場緊密聯系。
職業教育建立面向市場、優勝劣汰的專業設置機制,辦好特色優勢專業,壓縮供過于求的專業,調整改造辦學層次、辦學質量與需求不對接的專業,建立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機制,提高職業教育對技術進步的反應速度,同時在推行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提出:“必須堅持不斷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不斷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市場。
職業教育是典型的需求驅動教育,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來進行辦學的籌劃和管理,在社會中廣泛開展面向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新生代農民工、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群體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充分考慮各類人員的特點和社會需求,為學生接受不同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樣化入學形式。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和企業需求開設相應專業和課程,廣泛開展面向在職職工、農民工、復轉軍人、殘疾人和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和培訓,讓學校了解企業,讓企業了解學校,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
二.職業教育以市場為內部資源的主要配置方式
從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使命來看,職業教育不僅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的變化,自覺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同時市場在教育資源配置中,為實現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的轉變,對于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歷史使命,職業教育的發展始終堅持專業設置、辦學形式、招生和就業制度、內部和外部教學體系、辦學體制的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
從職業教育內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來看,政府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國家也在逐步完善職業教育支持政策,鼓勵畢業生在職繼續學習,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鼓勵各地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完善職業院校區域布局,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機制,探索體系建設模式,推動職業教育多樣化、多形式發展,重點提升面向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管理、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人才培養能力。
三.構建基于市場導向的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發展要適應市場經濟,應該由依賴政府單一依靠轉變為依靠生源、勞動力、信息、技術市場及其它有形、無形市場的多方依靠,促進職業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緊密結合,積極開展訂單培養,加強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建立和完善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服務體系,以產教融合為主線,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工作能力、職業轉變能力以及創業能力。到2020年,形成以市場為導向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趙靈章.職業教育市場模式構建與體系創新探索(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9(11):656-657
2.雷世平、姜群英.試論職業教育市場運行機制構建的條件(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2001(5):38-39
3.程宇.市場與政府:經濟視角下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模式的博弈均衡(J).職業技術教育,2013.11.20: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