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
【摘 ? ?要】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要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教學備課的有效性、教學設計的合理性,還有師生角色、教學環節、教學反思等都要與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及新課標相符。提出了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程實施的一些建議。分析了高中數學教學實施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新視角。
【關鍵詞】高中數學 ?新課程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29
一、高中數學教學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的問題
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
1.課本上內容編排不盡科學;知識的前后順序不連貫。
2.有些知識的刪減造成后面的內容沒有基礎,學生對此內容根本沒有背景,到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感覺困難重重。
3.與其他學科的進度不一致,其他學科用到這一部分數學知識時,數學中還沒有學到,造成數學與其他學科脫節不協調等現象。
4.高中數學教材內容與習題搭配不很科學。課本上課后練習習題的難度要做適當的控制,以保證雙基。同時注重基礎性、層次性和發展性。
5.函數這一部分內容太難,不符合學生實際學習層次。
6.有的學校辦學層次很低,計算機很少,數學教學根本做不到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初高中知識內容的銜接存在脫節現象
主要表現在:
1.部分應用知識要求降低。如,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初中課本只是講到了兩種方法,對其他的因式分解方法不作要求,但是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卻離不開因式分解的多種方法。
2.初中和高中數學不能很好地連貫,知識脫接現象多有發生。
3.小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新課程學習以小組形式,學生一直以來已經習慣了教師講授,缺乏小組內的自主合作,學生一般不會去找規律,在小組交流中優等生表現的機會多,也樂于板演展示,因而有更多的機會受到老師的關注。可內向的學生就喪失了受關注的機會。
4.任務重,時間緊。大多數學生沒有很好地預習教材,一部分學生甚至根本不預習,學習習慣不好。有些老師只會做題,只是處理課本上的練習題,沒有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習被動。有些課本上的練習題太難,不適合大多數學生,只是培養優等生的需要。
二、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新視角
(一)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應創新教學理念
從目前高中數學教學的實際開展來看,要想取得積極的教學效果,就要在教學理念上進行創新,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理念。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老師只注重題海戰術,將解題能力作為主要教學方向,單純強調教的作用,這種填鴨式教學不但占用了大量精力,并且收效甚微,所以,在新課標下必須改變這種教學理念。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實效性。
考慮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教學實效性,應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滿足課堂教學需要,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注重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結合目前素質教育的目標,在高中階段應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落實到數學教學方面,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數學能力,使學生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應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工作
在高中教學階段,由于高中數學教材跨度大,知識難度、廣度、深度的要求大幅提高,這種巨大的差異,使剛從初中升到高中的學生一下子無從適應,數學成績出現嚴重的滑坡,總感數學難學,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學生不適應這樣的變化,又沒有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數學知識,不能適應高中的數學教學,于是在學習能力有差異的情況下而出現了成績分化,學習情緒急降。作為教師應特別關注此時的銜接,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學了哪些內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內容在高中階段還要繼續學習等,注意初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銜接,重視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適應性能力,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激發學生主動的學習動機,加強學法指導。
(三)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應該以探索為導向創新
新課標指導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打破了傳統高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授課方式和教學形態,它使一言堂的填鴨教學法轉變為師生共同探討,師生互助,共同探索的平等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努力通過自身實踐或者同其他同伴合作,充分利用已知條件,不斷獲得新知識的理解和體驗這一教學方法有別于“告訴”,強調自主性和平等性。教師對于學生的探索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和高度的評價,對學生在實踐探索中所產生的問題要正確引導,而不是批評或者給出低分。學生只有通過自身學習,感知世界的真實性,獲取知識經驗,提升動腦、動手、人際等多種能力,才是新課標對于深度學習理念的詮釋。要通過感性事物和實物增加學生對數學的思考,把握符號,提升理解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和批評的態度。要承認個體差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自主的,個性的學習,不斷增加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質疑的精神,鼓勵合作和交流。高中數學課程所追求的是通過豐富學生學習方式,不斷改善學生學習方法,提倡終身學習的目標。高中數學學習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和結論的層面,要通過對事物的觀察,結合所學知識點,模仿、接受、思考、探索、實踐、交流,最終配合教師的指導,找到解決高中數學問題的方法,牢固掌握知識點,這是自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課標下高中數學學習的創新之處。學生作為主體參與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協助學生開發有效資源,給予合理的指導。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挑戰。教師要適時的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根據高中數學課程的理念和目標,結合數學學習的規律和特點,探索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以外,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參加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探索規律的途徑。借助圖形,將符號形象化,將數字直觀化,揭示數字及符號之間的性質和關系。教師給學生留言適當的思考空間,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對知識進行延展,形成獨特的授課風格。
參考文獻
[1]翟淑紅.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3.
[2]朱剛.淺談數學教學中的情景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l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