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龍
【摘 ? ?要】想要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水平,把握政治課程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很重要。注重時政教學,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為什么要注重時政教學?實踐過程中如何操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本文將一一為大家解答。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 ?時政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40
高中政治教學往往被教師和學生認為是枯燥無趣的,政治教學的效果往往也較差,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水平呢?作為政治教師,我們必須認識到,高中政治教學不是死板生硬的,而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同時,在實踐中,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我們要強化這種內在聯系,加強對高中生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實際教學效果。加強政治與生活的聯系的做法有很多,其中加強時政教學就是很有效的一種。本文將就開展時政教學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為什么要注重時政教學?注重時政教學有其必要性、有效性和迫切性。新課改后,我們的課程標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注重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在以往的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只重視知識本身的邏輯順序,讓學生單純通過記憶掌握很多知識來應對的方法迫切需要改變。新課改后更加注重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一方面,社會生活中的課題成為了重要的課程資源;另一方面,學生們可以從社會實踐中印證和總結知識。這種背景下,培養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重要,而一個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方法就是學習時政。時政有很多大事,內容多并且新鮮有趣的,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通過分析時政、通過在時政中找尋和印證所學知識,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歸納、評價等高層次的能力,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可以說是一舉多得。有些教育工作者認為時政注重的是實效性,可以放在高三時集中訓練,在高一、高二學習過早,但我們主張是從高一就開始鍛煉學習。傾向于高三的教師往往只是把時政教學作為一種押題手段,作為一種短期速成的戰術,而我們倡導的時政教學則為提高學生能力而存在。我們想要很好的展開時政教學,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往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教學活動往往是灌輸式的,造成了師生之間力量的不平衡,政治課因為其學科特性,宣教意味更濃,往往等同于說教課。所以,要想取得教學實效,我們必須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學生發揮主體地位,需要教師創設積極的教學環境。一是讓學生具有主體意識。這一點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常常被忽略,但政治課卻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生活中的種種政治現象很多和主體地位相關,怎樣行使主體的權利、履行主體的義務也多有論述。如:就人民的主體地位這一點舉一反三,學生會對自己的主體地位有更深刻的認識,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主體意識。二是就主動權下放這一點可以讓學生學會自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采用問題教學法和探究式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提高學習實效。如,學習價值規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分析一下“蒜你狠”、“谷賤傷農”“倒牛奶”等現象,讓學生了解更深一層市場經濟下的各種調節手段和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成因。三是要創設有利于學生發揮主體地位的課堂氛圍。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解,從而使學生更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進程,而且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能夠接受的內容更多、效果更深入,會提出更多有意義的問題。同樣,良好的課堂環境也能激發教師積極解答問題,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促進教學相長。
二是認真選擇內容。總體來說,我們對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實際。符合學情很重要,只有符合學情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需要、課程的進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應該是在甄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的。只有前期準備工作做得好,后期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實效。如果時政教學僅僅注重時政的內容新不新、大不大,而與學生實際相脫節,與學生認識水平相脫節的話,則意義不大,還會浪費有限的課堂資源,得不償失。要使學生學有所獲,知行統一,教師就必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出發,合理利用課本事例,有目標的引入時政話題。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節目有很多豐富素材;報紙類的一些話題,如就老人跌倒了該不該扶等話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廣泛開展討論,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言堂。時政話題要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而不能再采用原來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沒有說服力的說教。
三是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和手段。多媒體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問題式導入等,教師都可以結合實際需要廣泛采用,還可以采用自由討論、小組教學等,將學生學習的陣地從課堂內拓展到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素材,如新聞快遞、報刊欄、學習園地等,還可以給高年級的學生一段政府工作報告,適當布置一些問題類、拓展類的思考題,使之形成話題,甚至可以就某項經濟社會類現象讓學生進行表演和闡述,總之,所有適合的方式都可以為政治教學服務。
開展時政教學還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首次,教師教學一定要結合教學實際需要,對于一些理論和實際結合比較緊密的課題可以多用,但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需求和資源限制。其次,學生一定要堅持學習目的。時政教學是一種有效方式,但要服務于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預防走向為形式而形式的教學誤區。另外,教師的教學可以其他的方法可以綜合運用,常言道:“教無定法,教貴有法”,只要是科學的方法都可以采用,不用拘泥于一種,畢竟方法是服務于目的的。再次,教學過程上要循序漸進。教師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深入淺出,教師要從基礎知識出發,積極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再逐步深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鍛煉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教師的教學要堅持不懈。一段時間的成效可能并不突出,教師要分析原因,加以改進,不可盲目放棄,而要長期堅持,教學是個積累的過程,有效的方式加以長期堅持,必有成效。實踐證明,引入時政教育,是提高政治課實效、完成政治課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綜上,我們對開展時政教學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包括為什么要引入時政教學、怎樣進行時政教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希望對大家的教學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