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夢
摘 要:開展大學生海洋權益教育是新時期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了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必要性。在國防教育視野下,運用相關《國際法》中有關海洋權益的知識,并結合我國海洋權益爭端的歷史與現狀,對大學生進行海洋權益教育,不僅能提升廣大大學生的海權意識,增加他們的海洋知識,還對增強他們的國防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海洋權益;國際法;國防教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在新世紀,隨著陸地資源的日益稀少,向海洋找資源、為人類謀求更多的生存空間變得日益緊迫。維護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對于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同時,維護海洋權益也關系到我國國防和國家安全穩定。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明確要求,2014年的全民國防教育要突出維護海洋權益。適應形勢任務要求,加強海洋教育,提高全民海洋意識,已日益成為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需要高度重視的一個現實課題。對高校而言,在大學生中開展海洋權益教育,使他們從國際法等方面了解海洋知識,提升他們的海權意識和國防意識,對于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意義重大。
一、海洋權益與海洋權益教育
國際法中的海洋權益是指根據國際法,沿海國在自己領海之外的一定海域內享有對海洋水域、海洋資源、海洋經濟開發、海洋科學研究、航行自由、空間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權力和利益。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洋權益所涉及的區域主要包括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三部分。根據國際海洋法的相關內容,毗連區的寬度從領?;€量起,不得超過24海里。和領海不同,毗連區的所屬國在這一區域只享有特定的或有限的權利,并不能對其進行管制,但是在經濟開發、查禁走私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權利。專屬經濟區指的是從領?;€起,200海里寬度的海域。當然,在封閉性或半封閉性海域,不適應這種原則。專屬經濟區主要具有從事經濟開發和海洋研究的意義。與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不同,大陸架則是指從領?;€起,陸地向海洋自由延伸的坡度平緩的區域。沿海國對大陸架的權利主要是勘探和開發自然資源的權利,如海床和底土的礦物和其他非生物資源等。
海洋權益對于沿海國家的意義,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資源開發帶來的經濟價值,二是地理位置帶來的安全戰略意義。
隨著人類科技的日益發展,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從過去的漁業捕撈與養殖、礦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逐漸到利用海洋開發新能源,為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海洋帶來的地理因素的意義也非常巨大,它對一個國家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特別是兩個大洋阻隔使其避免了戰爭威脅,可以左右國際格局。在全球化的今天,海洋仍然是很多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特別是那些資源全靠進口的國家,比如南海就是日本的生命線。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國際經濟體系融入的加深,海洋在資源開發和對外交流以及維護國土安全上起到的作用也日益增加。因此,了解海洋知識、維護海洋權益對我們來說是必需的。
對當代大學生開展海洋權益教育,首先需要讓他們了解海洋權益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這需要有國際法的基礎知識,讓廣大大學生通過法律的視角更好地了解海洋權益的知識,以便將來更好地從法律的視角來維護我國的權益。同時,我們還應從國防教育的視角出發,從維護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角度出發,從歷史到現實、從理論到案例進行教育。
在大學的教學中,海洋權益的教育因此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二是國防意識的培養。在對大學生的海洋權益教育中,兩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因此,國防教育視野下的大學生海洋權益教育內容豐富,意義重大。
二、大學生海洋權益教育的意義
將海洋權益教育融入到國防教育之中,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海權意識培養、海洋知識的訓練,應成為新形勢下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新的視角,培養大學生關注我國海洋、關注我國海防和海洋權益,不僅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愛國主義,還能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到海洋對我國長遠發展的重大意義,認識到我國國情和所處的國際環境,為他們將來投入到海洋建設與開發,投身到我國海洋權益維護的實踐中去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影響。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海洋權益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培養當代大學生海洋意識、海權意識,增強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長期以來,中國歷史上的重陸輕海的政策對中國人的文化甚至是民族意識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農耕文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征。特別是清代的閉關鎖國政策,以及近代歷史上海權的衰落,海洋國土保護的缺失,使我們將更多的關注都投入到大陸上,這自然而然地影響了幾代人,甚至是大量的知識分子、高校學生。海洋意識和海權意識的缺失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全球聞名高度發展的今天顯得與時代發展的潮流格格不入,同時,也不利于我國的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戰略的實施。高校培養的大學生將是未來建設中國的主力軍,對國家未來至關重要,培養他們的海洋意識和海權意識,使他們了解海洋對中國的重要性,了解中國海權發展與衰落的歷史,可以有效地增強他們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鼓勵他們投身到海洋建設的事業中去。這樣,不僅為我國的海洋建設事業儲備了大量的人才,同時,也使得整個社會的海洋意識和海權意識在今后會進一步增強,從而扭轉整個民族的心理和文化核心。高校大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精力充沛、求知欲強、對知識的吸收快,正處在適合學習的黃金時期。所以,在這一時期大量加強海洋權益知識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合適的。
第二,海洋權益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培養當代大學生國防意識,從而有效地推動我國國防教育。海上安全是國防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代史上,中國海軍的衰落、海權的衰落導致了主權的日益淪喪,外國侵略者憑借堅船利炮一次次地敲開中國的國門,國家安全、國防自然就無從談起。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海洋權益教育也是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一部分。海洋是我國的重要國土,這一點應該是我們教育的重要目標,讓大學生們了解海洋國土的重要性,了解海上安全的重要性,對他們進一步投身國防建設、認清我國當前的周邊安全形勢,更好地理解國家為安全戰略而實施的一系列經濟發展措施和外交政策,具有積極意義。2014年5月以來,中國—緬甸油氣管道建設和云南的中石油千萬噸級項目的實施,中間所遇到的阻力說明,讓廣大公民接受國防教育,認清我國的國情,對他們理解和執行國家方針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海洋權益教育開拓了大學生國防教育的視野,增長了大學生的知識,提升了他們的認知水平,起到了素質教育的作用。應該說,作為國防教育的一部分,海洋權益的教育,對于大學生而言,還有增長知識的作用。不僅能讓他們對海洋權益、海上安全等概念有一個全面準確的理解,還能培養他們運用知識分析各種相關國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化時代,海洋權益對中國國家利益影響越來越大,這就不僅要求我們具備國際視野,還要求我們對自己的海洋權益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從而更好地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同時,作為整個國際體系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國際社會的游戲規則,因此,作為維護國家利益的手段,學習國際法及相關知識,并以此為補充,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海洋權益的教育還能拓展大學生的知識,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
總體而言,作為全球化時代的大學生,要求具有國際視野,尤其是在涉及中外領土和主權爭端的時候,要學會通過運用法律的途徑和手段去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雖然,目前有關海洋權利的立法,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都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但是,作為目前已形成的一些國際共識,如平等協商、和平解決矛盾的基本原則已基本上受到各國的普遍認同。作為正在融入國際社會的中國,顯然需要我們更好地鉆研國際法及相關法律,從而為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服務。同時,海洋權益教育還應更多地從國防教育的角度來進行,提升廣大青年大學生的愛國熱情,使更多的大學生能投身到國防建設中去。因此,海洋權益的教育應成為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一個新方向和重點。
三、國防教育視野下大學生海洋權益教育的內容與途徑
海洋權益、海洋意識和海權意識這些詞語顯然是國防教育和國際海洋法等學科中的重要概念。但是,對于絕大部分的學生們而言,他們可能對這些概念只有一個模糊的認識,知道這些詞語大概所指代的范圍。但是,沒有系統的學習,他們無從準確、深刻地理解這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因此,也就無法準確地認識到我國的海洋權益,認清我國的周邊安全形勢。所以,我們應提高認識,采取多種方式與手段,對當代大學生開展海洋權益教育,讓他們學習海洋知識、理解海洋對于我國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大學生教育中,創新教育載體,豐富教育活動類型,將廣大的大學生群體主動地融入到教育體系中來,成為我們進行大學生海洋權益教育努力的主要方向。
1.海洋權益教育的主要內容
大學生國防教育視野下的海洋權益教育,不僅僅是要求大學生們通過學習了解海洋權益、海洋意識和海權意識等概念。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讓他們對牽涉到海洋權益的有關知識,如國際海洋法、聯合國憲章和國家安全戰略等方面的知識有深刻的認識。對這些知識的學習,主要意義在于培養大學生認識海洋、了解海洋,理解我國的海洋戰略,深刻理解我國的戰略決策,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國防教育視野下的大學生海洋權益教育應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國際海洋法的有關知識,如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及其他有關的概念;二是我國海洋權益維護的歷史與現狀,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海洋權益爭端;三是海洋安全對我國安全戰略的意義、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等。
2.國家利益觀教育的方式與途徑
大學生海洋權益教育,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課堂討論和戶外拓展訓練等形式來進行。
(1)課堂教學。在大一新生的必修課“軍事理論課”的教學中的《國際戰略與周邊安全》的部分,可以專門增加一個課時的海洋權益的有關知識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案例講述和理論知識講述相結合,采取互動式教學,讓學生對海洋權益、我國海洋利益、國際海洋法等有一個較為全面、系統的認知。在高校海洋權益的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基礎,因為它涉及全體大學生,受眾廣,教學效果相對較好。
(2)專題講座。“軍事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是進行大學生海洋權益教育的基礎。不過,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短,學生僅能對相關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再輔以網絡互動學習,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可能足夠了。不過,對于那些關注時事、鉆研國際問題的大學生而言,顯然不夠。因此,可圍繞國際海洋爭端的熱點問題,特別是有關中外海洋權益與領土爭端,如中日東海問題,舉行相應的專題講座。這樣的講座可以通過諸如公共選修課以及聘請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士講學相結合,讓那些感興趣的學生來參與。這樣,不僅能讓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也會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對于我們的高校國防教育意義重大。
(3)戶外拓展訓練。無論是“軍事理論課”的課堂教學,還是有關海洋知識、海洋權益的專題講座,均屬于室內學習的范疇,其本質在于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想更清楚地了解海洋,了解我國的海防,還需要走出校門,去外面參觀學習。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參觀相關的革命紀念博物館、組織去海邊旅行。特別是在2012年三沙市成立以來,我們赴南海旅行將比過去更為方便、快捷,因此,可組織相關的愛好者,以集體學習考察的形式,一起赴南海參觀。還可以通過戶外拓展訓練的形式,磨礪大學生的意志、提升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讓他們有信心、有勇氣去面對困難、挫折和挑戰。
在21世紀的今天,海洋越來越成為人類財富的來源地而非畏途,人類對海洋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海洋權益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意義越來越重大。各國之間圍繞海洋權益的爭端也會日益增加。中國作為一個迅速發展中的國家,海洋的意義尤其重大,更好地認識海洋、從海洋中開采財富,將是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主力軍,需要從現在開始就學會了解海洋,提升他們的海洋意識和海權意識,將海洋權益教育納入到國防教育之中,應當成為當前的國防教育的新方向和重點。
參考文獻:
[1]張海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釋義集[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
[2]胡錦濤.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08.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