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廖明光 渠芳 劉明杰
摘要:石油地質學是資勘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為了滿足資勘專業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文章結合近年來西南石油大學資勘專業“石油地質學”課程的教學實踐,闡述了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開展創新教學的實踐方法。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實踐教學中突出創新能力,通過優化課程教學結構和實踐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突出教學重點;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改變以往考核方式,客觀反映學生綜合學習的效果,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石油地質學;創新教學;教學改革;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B)-0000-00
“石油地質學”課程是西南石油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一門專業骨干課,是學生在系統學習了礦物巖石學、地層古生物學、沉積巖石學、構造地質學等地質基礎課后,開始接觸石油勘探開發知識的第一門課。隨著近年來地質、地震、鉆井、試油等新理論和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1-8],為了拓展學生的石油地質學知識,我們對“石油地質學” 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作了新的調整和探索, 希望能更好地滿足資勘專業培養目標, 提高教學質量。
1 調整課程培養目標,培養創新意識
“石油地質學”課程的重要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旨在使學生掌握油氣藏的特征、油氣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含油氣盆地內油氣分布的一般規律,并初步具備運用石油地質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解決油氣勘探中具體問題的能力[6]。
1.1 培養創新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思考發問,闡述自己的獨到見解,將相關知識點串聯起來。在實驗教學中,要啟發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引導他們進行創新思考,通過數據整理和圖件編制,分析反應的地質現象和原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1.2 培養創新能力
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應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要拓寬其知識面,使之能夠將石油地質與其他石油相關專業知識進行有機結合??梢酝ㄟ^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實驗環節、參觀油田作業現場等方式來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由于學習石油地質學課程階段學生往往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因而在授課期間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師提供的課外創新實驗項目,培養學生獨立查閱文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2 優化課程教學結構和內容
在對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進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 立足行業,面向社會,按照專業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不斷優化課程教學結構和內容。
2.1梳理教學方案和教學大綱
重新梳理教學方案和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將課程內容體系分為3大部分(包括13個知識模塊,每個知識模塊之間既有一定的聯系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實行模塊化教學設計和實踐。
2.2優化課程教學的內容
通過梳理資勘專業課程體系,確定各專業課程內容的銜接和整合,優化石油地質學課程教學內容。例如,《油氣地球化學》教學大綱中對沉積有機質和油氣生成部分教學課時達11學時,其內容和石油地質學中油氣成因部分(8個學時)教學內容重復,學科小組討論將油氣成因和烴源巖部分課堂學時壓縮為2個學時,以內容回顧方式總結歸納了烴源巖這一成藏要素,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突出了石油地質學的重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3 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創新能力
3.1注重認識實驗
為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學校進一步完善了石油地質學實驗教學內容。為適應油氣地質新技術和設備的需要,新修定《石油地質學》實驗項目指導內容,每年設立大量課外實驗項目供學生自由選擇,鞏固了實驗教學的效果,極大拓寬了學生對石油地質學研究的興趣。
3.2 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建設
為配合課程教學,充分利用精品課程網站這一教學平臺,以班級為單位,布置作業并批改,鼓勵同學們在論壇上提問并安排教師答疑。同時,將最新的理論、技術等成果上傳到課程網站,豐富了專業知識體系,并且,網站增加了《石油地質學》英文書籍及相關文獻供學生閱讀,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3.3 強化實踐教學
(1)多媒體教學。《石油地質學》其內容比較枯燥,概念性的東西多,為此,我們在課堂上采用提問、討論或讀書報告等教學形式,同時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采用標本、幻燈、視頻和動畫等, 如目前使用的石油的形成、油氣運移微觀過程(初次運移、二次運移)、油氣儲集性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和易于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互動式教學。在激發學生積極性學習方面,教師注重課堂提問,通過提問引出教學內容,并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在實例分析過程中, 以啟發的方式進行 ,如油氣分布規律中,可以展布盆地油氣藏分布剖面圖,促使學生大膽猜想, 踴躍回答所提出的問題,得到盆地油氣聚集的石油地質學規律,完成該節課程內容的總結,之后再解答實際工作中是怎樣處理類似問題。遵循“提問 —思考—引導—結論”的思維過程, 通過教學互動,實現課堂上的師生互動, 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
(3)講評式教學。在課堂上嘗試學生講解老師點評的方式開展教學。針對教學內容的作業環節,優選了4個內容的課后作業,并安排作業講解課讓學生講解習題,按3人一組課后完成并做出 PPT,各組在課堂上進行 PPT 展示,相互討論,教師進行點評,提高了學生整體的學習主動性。經相互討論,教師點評,提高了學生整體的學習主動性。
4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傳統考試方式基本上是“一次考試定成績”,傳統考試形式單調,一般采用單一的閉卷形式,側重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水平和解題能力,易導致學生把重點放在死記硬背上 ,無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鑒于石油地質學課程主要以考察學生對石油地質學識的實際應用為主要目標,可將考核方式多樣化,包括閉卷、實驗、作業、課堂提問、口試等。通過平時成績 (課堂討論、作業、實驗、出勤等) 和期末考試來綜合確定學生學習成績。平時成績中重點考查學生清晰表達問題的能力、作業完成質量,對學生在學習中效果客觀、準確的定性評價。期末筆試的題型上加強對主觀題考察力度,近年主觀題(作圖題、綜合分析題和計算題)比重多大于30%,增強了綜合能力考查的力度。
5 效果及體會
《石油地質學》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綜合性和實用性。按照課程優化后的實施方案開展《石油地質學》創新課程教學方法,取得較好教學效果,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提高,專業考試的綜合題部分得分率明顯上升,畢業設計完成效果也有改善。因此,大力開展該課程創新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才能實現學科人才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柳廣弟,孫明亮,2013. “石油地質學”課程研究性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第一期:43-48
[2]王湘平,2011.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課程創新教學實踐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8(8):129-132.
[3]張廣智,宋建國,李振春,印興耀,2011. 對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一些思考[J], 中國地質教育,第二期:5-10
[4]李濰蓮,陳冬霞,吳欣松,劉成林等,2009. 加強“石油地質學”實踐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地質教育,第一期:101-104
[5]渠芳,連承波,2011. 講授式教學法與研討式教學法在石油地質專業本科畢業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966(期):80-83
[6]Wayne M.Ahr,1994. 石油地質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16(3):1-6
[7]趙衛衛,王鳳琴 ,郭峰,王乃軍,張鳳奇,2011. 優化知識結構,加強實踐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石油地質學教學思考[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109(3):87-90
[8] 李恒凱,王秀麗,2013.高校 《 地理學》課程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0(19):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