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麗
摘 要: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他們擁有怎樣的道德品質將決定著其未來,同時也影響祖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本文就大學生道德品質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尋求如何通過高校教育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道德品質;大學生;提升
道德品質是表征個人道德總體特點的范疇,它體現一定社會階級的道德要求,以及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道德意識調節引導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和深化相應的道德意識。
一、大學生道德品質的現狀與問題
1.道德觀念錯誤
道德觀念是人們對自身、對他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所處關系的看法,對個體道德行為起指導作用。當今,許多大學生越來越關注個人利益,注重自我目標的實現,忽視高尚道德價值的信仰,道德目標扭曲,道德觀念淡化。另外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現象也漸漸侵蝕大學生的思想。
2.道德行為失范
大學生正處于成長過渡階段,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自我約束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較差,在獨立行事時不能準確地把握善與惡,因此出現了道德觀念淡薄、道德行為失范的現象。更有一部分人,單純口上說著道德,追求高尚,但行為卻不一致。
二、造成大學生道德品質問題的原因
1.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
如今,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網絡已經深入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等方面。
網絡既是現實社會的產物,又具有非現實的虛擬性,以特殊的方式快速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網絡中一些不道德信息、不健康信息腐蝕著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導致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道德水平下降。
2.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給予孩子人生的基礎文明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大學生道德觀念、道德行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家長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都是參差不齊的,整體水平也有待提高。這就決定了學生接受到的家庭基礎文明教育層次是較低的。
另外,部分家長對學生的過分溺愛導致大學生行為放任,容易形成錯誤的道德慣性,影響大學生正確道德品質的養成。
3.學校道德教育的不足
長期以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與管理未能很好地結合,高校大學生往往缺乏自身約束力和自身學習能力,因此想要提升其道德水平,必須通過學校教育。
當今社會,許多高校雖然開展了道德教育課程,但是教育內容過空、過大。許多內容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沒有開展實踐道德教育,雖然能夠讓大學生認知和理解,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內化作用。
三、如何通過教育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品質
1.豐富與道德相關的大學生實踐活動
大學生的道德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的道德品質必須先通過系統的道德教育和學校約束來培養的。學校道德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道德認知加以引導,另外要多組織道德相關實踐活動,多開展與道德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學生廣泛參與,實踐育人,使得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道德品質。
2.高校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和心理咨詢機構
高校應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教師和班干部關注每一位學生,如果發現心理問題,應及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輔導。對每個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設立心理咨詢機構,以此來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減少道德品質下降的現象。
3.高校運用自媒體加強對大學生道德品質的正面引導
高校應運用好自媒體這一工具,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高校應建立自媒體網絡平臺,經常在此平臺中發布校園道德模范事跡和信息,鼓勵大家學習。
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品質是關系到社會穩定、祖國發展的大事,需要各高校和社會共同努力,通過高校教育,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鮑 金.網絡環境下當代大學生出現的變化和問題[J].鷺江職業大學學報,2015,13(02):99—102.
[2]田安政.大學生不良道德品質分析及對策[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03):63—65.
(作者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