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穎 黃琪 羅姣姣 彭愉鴻
摘要:我國的知識產權融資正在各省市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國家及各地政府相繼頒布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對其進行扶持。但鑒于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的獨特性,在知識產權融資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諸多困難。對此,該文指出了我國知識產權融資中存在的困難,力圖為我國眾多的中小微型科技企業利用知識產權獲得融資指明方向,同時也為我國知識產權融資的初始階段注入新的力量。
關鍵詞 知識產權融資 發展現狀 存在問題 相關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a)-0000-00
近年來,為解決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瓶頸,自2009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先后在全國29個地區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融資服務試點及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融資綜合試驗區。在政府部門積極扶持以及各省市的商業銀行的配合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取得較好的成績,給許多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發展帶去了“及時雨”。但也可以感受到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融資的發展速度呈現遲緩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中小微型科技企業的發展。
1.國內知識產權融資的發展現狀
我國尚處于知識產權融資的起步階段。根據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至2014年,國內專利權融資金額分別為141億、254億、489億元人民幣,融資金額年均增長86%,分別收益的有737家、1146家、1850家中小微型科技企業。2013年,除海南省和西藏省外,其余29個省份都成功開展了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直轄市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表現強勁,而中西部的一些經濟欠發達省份地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表現就偏弱,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成功的總額和筆數也相對要少。
2.國內知識產權融資存在的困難
2.1企業取得知識產權融資較為困難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質押物不多,貸款周期偏短成為企業獲得融資貸款的阻礙。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放貸條件苛刻,類型不豐富,且這類貸款的周期很短,一般以1年為主。因此,中小科技企業想要通過知識產權獲得融資步履維艱。同時,為期1年的年限給貸款企業還款帶來了很大壓力。
中小型科技企業成立資金少,資源稀缺,在銀行的信用較低。如果想通過知識產權獲得融資,就需要有專門的評估機構來評估其知識產權。但市場上現存的專門的評估機構少,要想獲得專業性評估報道,要支付充足的資金,進一步加劇企業的資金消耗。在這整個流程中,登記、評估、擔保等程序,使成本不斷增加。
2.2知識產權評估工作存在問題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缺少統一的方法和規定,相關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不成熟,難以準確地估算知識產權價值。稀缺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且功能尚未完善,未能最大的發揮其價值。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獨有特點使其處理起來較為復雜,需要專業的中介機構進行深入的參與。而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在知識產權融資過程擔任至關重要的角色,也并非任何人都能勝任此工作,需要系統性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對每一細微處的處理方式不同都會使評估的結果截然不同,所以急需成立較多權威并且專業化的評估機構展開對知識產權的評估工作。
2.3扶持知識產權融資的政策少
當下,國內的知識產權融資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出臺的政策較少且內容單一。知識產權融資是一項高費用、高風險的金融活動,政府的引導是不可或缺的。知識產權融資政策主要由各地方政府相關機構制定,現有的政策內容大致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對企業的財政補貼政策;二是對中介服務機構的補助和獎勵;三是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補貼和獎勵。
從各地提供的資金來看,資金的數額不多,難以對市場的質押融資提供保障,也難以降低其風險。較少的補貼和獎勵,不足以帶動市場的積極性。同時,各地方管理機構制定的知識產權質押的相關政策是不對應,不統一的。使得工作的進展有困難,不能很好地對接、比較。
2.4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制度和相關法律的不完善
當前我國知識產權登記流程十分繁瑣。除了專利權質押登記能在上海辦理之外,其余的與質押相關的登記只能去北京辦理,別的地區沒有相關辦理機構挫傷了市場積極性。同時,復雜繁瑣的流程耗費很高的時間成本,資金不能在需要時到達企業賬戶,使得一些中小型科技企業就算是有條件也望而卻步。
相關的法律不夠健全,權威性也欠缺。現有的《專利法》、《商標法》等來自不同的部門,實施的時間有區別,缺乏統一。涉及到相關的法律糾紛時,不確定性太大,最終可能引起權屬糾紛。法律體系沒有給知識產權融資提供較高的保障,使得各商業銀行考慮到其中的風險性,就不愿積極參與這樣的金融創新。
3.針對國內知識產權融資存在的困難提出相關建議
3.1積極鼓勵銀行,確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國家應積極鼓勵銀行放松貸款額度,對銀行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并提供相應擔保,使其增加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貸款額度信心,從而放寬貸款條件,使更多的企業獲得較大額度融資。最大化的發揮商業銀行等機構的作用,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各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知識產權方面的不斷創新,積極支持商業銀行、擔保機構和評估機構的緊密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統一化模式。
3.2有效落實對知識產權的評估工作,確立統一的評估標準。
進行知識產權評估的機構過于單一且數量少,評估費用也頗高。各地政府及國家知識產權局應出臺適當有效的鼓勵政策,補貼評估機構成本費用。此外還需要重點培養知識產權評估方面的專業人才,增加對此方面培訓教育的費用,使知識產權評估成為專業性的領域。
管理機構應該出臺統一的評估制度。知識產權評估應該從評估方法、標準、必要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做出改善。需要從不同的層面進行風險評估,使相關決策科學且合理。我國目前存在很多小規模機構,這類機構不夠專業且收費不規范。相關管理部門應該規范中介機構,提高行業的競爭力,形成一個專業高效且公平獨立的評估市場。
3.3 充分發揮政策的優勢,完善法律法規和登記制度
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尚有很多不確定性、風險性,必須有相關的政策引導,才能帶動市場的積極性。各省地方政府應該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關的政策,對知識產權質押行為進行補貼、獎勵,并且要落實各項政策的實施,使工作到位、資金到位,引導整個市場的氛圍和走向。
同時,管理機構應該逐步完善登記制度。擴大知識產權質押物的種類,簡化登記流程,增加更多的登記地點,為企業、商業銀行提供便利。如此方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和商業銀行加入這一金融創新中。
綜上,知識產權融資是現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趨勢,借助市場引導和政策引導能更好地解決中小微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文化產業科技成果與企業的成長。盡管目前的制度有很多不完善,但其實施已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只要各相關部門引起重視,知識產權融資面臨的困難將會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任穎潔, 胡海青. 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以陜西為例[J]. 社會科學家, 2012, 第7期:71-74.
[2]唐恒. 發明專利,進一步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J]. 中國知識產權報,2015(09)
[3]程守紅, 周潤書. 廣東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問題與促進政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1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