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揚琴這種擊弦樂器不僅具備悠長的歷史,還具備廣泛的世界性以及民族特性。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揚琴已經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演奏風格,并越來越深受廣大藝術愛好者的喜愛。本文重點分析了揚琴重奏的演奏以及揚琴作品的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揚琴重奏 演奏 作品研究
重奏是民族器樂發展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演奏形式,揚琴重奏作為其中的代表,在近些年來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揚琴重奏因具備廣泛的世界性以及民族特性而展現出包容性、強的生命活性以及巨大的藝術表現力,因而被廣大藝術家喜愛、追捧,一大批揚琴重奏作品問世,并相繼成為經典。研究揚琴重奏演奏以及揚琴作品意義非凡。
一、揚琴重奏的演奏
揚琴重奏需要演奏者能夠在掌握豐富演奏技巧的同時,深刻理解音樂內涵,能夠從音色、節奏、力度等方面重點把握,只有保證了上述條件,才能使演奏出來的音樂作品真摯動人。
首先,在進行音色處理的時候,演奏者需要明確力度、音區、作品內容甚至是演奏者自身的素養都是影響音色的因素。因此,在進行揚琴演奏的時候不能過分的追求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而是應該充分的利用揚琴的演奏技巧以及揚琴音色的特點,更好的表達音樂的內涵,豐滿作品中的音樂形象。其次,在把握演奏力度時,演奏者需要在理解樂曲內涵的同時思考自身演奏的表現程度,處理好各個聲部的力度關系,處理好力度變化,平衡整個樂隊,恰如其分的表現自己,鮮明演奏,進而更好的吸引聆聽者的注意力。再次,節奏是音樂的組成部分,對音樂演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演奏者在進行揚琴重奏的時候不僅要注意控制自身的節奏,保證自身演奏與曲子契合,更要保證自身演奏與整個樂隊的演奏契合。要明確重奏是若干人的合作,而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只有明確了這一點,及時修正自己的節奏,補救自己的錯誤,聆聽合作者的節奏,才能保證音樂作品的整體效果。第四,情感與合作的掌握。想要保證揚琴重奏演出的成功,默契的團隊合作以及情感的完美表達必不可少。雖然個人演奏水平會影響演奏的效果,但如果演奏團隊能夠優勢互補互相配合,演出一定會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
二、揚琴作品的研究
揚琴作品的研究對于揚琴藝術的發展、創新都有著非常巨大的促進作用。優秀的揚琴作品數不勝數,如《蝶夢飛竹》《西部恰爾達什舞曲》《我只在乎你》《千里之外》《好想好想》等。本文以由李漢穎曲、王文禮改編的揚琴二重奏《別港》為例,重點剖析。
揚琴二重奏在演奏過程中需要互相依靠,互相幫助,演奏中需要依靠兩人的默契配合,達到“合二為一”的境界。演奏過程中一、二聲部在不斷的角色轉換過程中敘述的是同一個藝術形象。好比日常生活中兩個人講一個故事,《別港》這部作品表達了離別時的依戀之情。曲子由E商引入,節奏舒緩的散拍子在引子部分就渲染出了離別的哀傷之感。第一揚琴的反竹部分音色明亮,節奏相對較快,第二揚琴為了與之更好的配合,需要保證每一個音符都能與第一揚琴的節奏相匹配。第二揚琴奏出的和弦上行分解的流動背景音型是貫穿全曲的主線,在其慢琶音與十六分音符和弦分解的伴奏下,第一揚琴配合以富于起伏的小波型旋律線條,豐滿音響,突出五聲民族化。曲子的引子在B羽結束,主題開始切入。曲子的慢板部分由第二揚琴的弱奏負責引入,每一個小結都遵循棗核狀的“強、弱、強”力度變化,而后由力度中強,音色飽滿的第一揚琴轉入,亦遵循第二揚琴的演奏力度。在主題開始的部分,曲子節奏緩慢,重點展示B羽和F角,并以少量的清角為輔助,悲傷之意溶于起伏的主旋律,在曲子中插入情緒平和的柱式和弦慢琶音,凸顯充滿激情的八度齊竹強奏部分。在樂曲中間,堅定有力的快板插入,第一揚琴由第一拍的后半拍進入,與第二揚琴銜接,后來以第二揚琴為旋律聲部,第一揚琴以棗核狀烘托。曲子由稍快的八分音符轉而變成跑動的十六分音符,并以重復演奏的形式將曲子推向高潮,也將曲子的中心思想推向至高點,進一步表現出離別心情的萬分激動和不舍。在音樂增高的過程中加入短時值倚音表達內心急切;在和聲上以E商為主,B羽和F角交替變化。第一揚琴的反竹部分音色明快,節奏輕盈,隨后由第二揚琴接替演奏,力度從“中強”上升為“強”,表現熱烈的情緒,高潮后進入短暫的連接,力度逐漸減弱,曲子進入尾聲部分,速度漸慢,在舒緩的音樂中再現前文材料,回顧總結。一陣風急浪涌過后,曲調旋律重復開頭,深化情緒,第二揚琴以和弦分解做伴奏背景,第一揚琴五聲化旋律線條漸弱,將彼人離別,自己又回到痛苦現實的情感描繪的淋漓盡致。
縱觀《別港》這部作品,變化較大的不是音區而是速度、力度。作品用開闊的音調,動聽的旋律,真摯的情感,濃郁的地方特色豐富了樂曲的表達形式,結尾材料與開篇呼應,更是巧妙地深化了樂曲主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揚琴重奏是揚琴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色演奏形式,雖然發展相對緩慢,但對揚琴藝術的發展也產生了極大地促進作用。相關者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及藝術內涵,相信這樣會促使揚琴演奏朝著更好的方向不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章文婷.揚琴二重奏的演奏及其作品研究[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2]祁琳.揚琴重奏的演奏與作品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