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軍
摘要:小學音樂學科承擔了素質教育的重要使命,為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將對音樂和學生的熱情融入課堂,運用激勵性的教學目標、語言、活動、評價等策略,調動小學生對音樂的探究興趣,增強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音樂感知力,用激勵之槳,引領小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快樂遨游。
關鍵詞:小學音樂 激勵式教學方法 音樂感知力 教學評價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巧妙運用激勵式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挖掘學生音樂方面的潛質,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求知欲望和正確的音樂態度。在教學中,教師應播放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兒童歌曲,讓學生欣賞優秀音樂、文藝作品,并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針對小學生的個性和心理訴求設計教學活動,運用鼓勵性言辭、動作,促進師生情感和思想的互動,實現和諧、共鳴的課堂效果,促進小學生良好個性和人格的形成。
一、設定合理目標,激勵音樂態度
一切教學環節都應圍繞目標服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南針,也是教師預期實現的效果。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科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課堂氛圍。小學音樂以培養小學生音樂素養為主要教學目標,通過傳授基本的音樂常識、技巧,逐步提升小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體驗。音樂教師應以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為綱要,依據不同年級和班級的學情細化教學目標,設置和落實音樂教學的長期、中期、近期計劃,用可操作的目標激勵小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求知態度。合理的教學目標能讓學生產生踮腳摘桃子的感覺,小學生對音樂和生活的經驗積累量小,所以教學目標要貼近每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能力與水平。如果期望過高,會使教學變成不切實際的空談,使學生產生對音樂的疏離感。教學目標要貼近生活,體現藝術高度,避免設置過低、俗套的目標,要讓小學生感到音樂學習是一種簡單而有趣的游戲,在愉悅的感受中增加對音樂的好奇心,在主動探究中不斷發現自己內在的音樂天分。
比如,以《京腔京韻》教學為例,教師可將單元目標劃分成個若干小目標:第一課時,以欣賞熏陶為主,播放西皮流水旋律,整體感知京劇在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地位。第二課時進行現代京劇歌曲的學唱,親自體驗京腔、京韻的優美,跟著京劇伴奏哼唱。第三課時,對傳統京劇的滲透與嘗試,多媒體播放京劇表演視頻《梨園英秀》《京劇鑼鼓》等,初步模仿京劇中的身段、眼神、動作。最后一節課進行戲歌表演,讓學生獨立展示京劇身段和演唱成果,升華對京劇藝術的認識,產生傳承京劇藝術的責任感。通過遞進式的激勵目標設置,循序漸進地拉近京劇與小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從排斥與討厭京劇,到愿意主動學習和嘗試,最終產生喜愛和傳承的態度,豐富和擴展音樂教學的內涵與價值。
二、滲透情感教育,激發音樂熱情
情感是人類交流和發展的強大紐帶,情感教育是新課改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音樂教學上,教師要關注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態度和信念,進行情感滲透和興趣引導,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在師生情感互動中,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提煉出音樂練習的科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應展現良好的人格魅力,用超高的音樂造詣和高雅的言談舉止吸引學生,使學生對教師的崇拜移植到音樂學習。教師要尊重和信賴學生,用鼓勵的語言和眼神,讓學生感受老師的關心和贊賞,學生有優秀表現時,教師采取激勵性的語言,使小學生的精神倍加振奮,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對接受效果不好的學生,教師應將期待降低,用充滿信任的目光安慰他們,用委婉的詞語點評和指正,呵護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教師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充分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自由,細心觀察和了解學生對教學的反應,實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細節。音樂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滲透熱愛生活、家鄉、親人、國家的情感教育。比如,《絲竹流韻》教學中,教師設計任務:搜集整理贊美家鄉的歌曲,在歌曲欣賞和學習中,小學生增強對故鄉的了解和眷戀,重新審視江南音樂作品的婉約,品位音樂中蘊含的細膩與清新,拓展音樂的深度。
三、設置成功體驗活動,激活音樂情緒
成功的感受是人發展的基本心理需要,是人們對某一愛好持續投入的不懈動力,小學生好勝心強,對挫折和負面評價的承受力差,應該多運用正能量鼓舞學生,給學生設置多樣化的成功體驗情境,激活他們的音樂情緒,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對音樂學習的內驅力。例如《草原贊歌》的教學中,在講授新課后,組織學生開展表演比賽,教師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在合作中教唱,練習蒙古舞蹈中的騎馬揚鞭動作,根據各自的特長、愛好合理分工,協作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歌舞表演。學生在活動中深化了對音樂的認識,增進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提升協作理念和競爭精神,形成追求音樂藝術的趨同情緒,轉化為探究音樂未知領域的合力。師生共同交流和評價,最終評選出最佳表演團隊,評價時要注重激勵的藝術,找出每組創意、歌唱、表演、配合等方面的閃光點,使每個成員都感覺自己獲得進步。
綜上所述,激勵式音樂教學既體現了一種教學理念的滲透,也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和互動對策。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在動態中把握好生成過程,不斷加強對音樂藝術的積累,更新音樂素材和教學理念,用最樸素真誠的態度傳播音樂文化,用飽滿的激情與獨特的魅力感染學生,這才是一種較深層次的“激勵”境界。
參考文獻:
[1]劉彥江.小學音樂學習評價現狀研究[J].音樂天地,2014,(03).
[2]瞿逢時.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評價方法探究[J].音樂天地,2008,(07).
[3]王莉莉.小學音樂與綜合素質教育的關系與對策[J].克山師專學報,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