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毅
摘 要:為了指導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正確應對壓力,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本文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完善并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注重學業指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等對策。
關鍵詞:民族地區;大學生;壓力狀況;動力
一、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壓力的總體狀況
調查顯示: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壓力狀況總體上處于相對正常范圍。六成的調查對象認為玩得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學“比較多”,學習狀況總體上較好,大多數對自身學習狀況的評價介于良好與中等之間。擇業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大多數都選擇了有利于自身發展作為擇業的標準,同時認為個人的價值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二、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壓力狀況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1.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面臨的困難
調查發現33.7%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有困難,22.2%覺得心理壓力大。
2.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的交往狀況
調查發現,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在與陌生人的交往時,17.2%會表現得較提防,18.8%表現得較拘謹。
3.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對未來的態度
在調查中,18.3%受調查者對未來感到迷茫,對未來比較悲觀的現象還存在。
4.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問題
調查顯示,45.6%學習是為了順利通過考試,5.1%對考試無所謂,這說明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需要進一步地加強教育引導。
三、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內在動力激發的建議與對策
1.進一步完善并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減輕經濟壓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對于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經濟收入特別低的畢業借款學生,如確實無法按期償還貸款,可向經辦機構提出救助申請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明,經辦機構核實后,可啟動救助機制為其代償應還本息。
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為民族地區大學生緩解了經濟壓力,使得他們在讀期間的學費、生活費有了基本的保障。對此,要全方位加強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高等學校、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普通高中都要加大力度開展高校資助政策宣傳工作,特別是對于艱苦邊遠山區和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集中的區域,應組織專門人員,深入基層介紹國家助學貸款、獎助學金等資助政策,免除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后顧之憂。
2.注重學業指導,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而學業水平是學習質量的重要體現。根據調查,學習壓力是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所面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方面,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由于各種經濟壓力、心理壓力的干擾,學習情況也會受到干擾。因此,要加強對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的學業指導,同時注重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正確引導。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緩解心理壓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學校應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做好學生的心理普查工作,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定期開展心理教育講座或交流會,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明確的人生目標。
4.著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心環節。為了加強民族地區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將社會實踐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環節,結合專業實際有計劃地對大學生進行培訓,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同時,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并在實踐中社會責任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百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