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麗
摘 要: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注重的是“以知識為本”,重心是評價教師的“教” 忽略了對學生的“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把握評價促發展的本質,構建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課堂教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分析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都是以“教師”為主,表現出“以教為主,學為教服務”的傾向,評價中主要關注教師的課堂表現,關注教師是怎么教的。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主陣地的課堂教學,為了落實新課程的理念,在課堂中也出現了“生搬硬套”“刻意追求”“樣樣齊全”“熱熱鬧鬧”等形式主義和表面主義現象,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什么樣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才是真正代表新課程理念的”“什么樣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才是真正適合新課改需要的”。 基于以上理論和現實的分析,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建立適合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因此,有必要從新課改的理念出發,審視現有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樹立新的評價觀,改進數學課堂教學,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擁有輕松感、快樂感和成功感,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二、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
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促使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促進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使教學改革良性發展,同時有利于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真正體現“以學論教”的思想,扭轉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和訓練的地位。新課改實施以來,評價發展迅速,教師的評價觀念、評價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關注教師的“教”真正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學”;從關注“具體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轉變為關注“有效的教學策略的研究”。
三、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1.評價目標多維化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必須打破僅僅停留在“知識與能力”層面的局限,進而全方位考查三維目標的達成實效,在課堂教學時,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科學整合。
2.評價標準多樣化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必須打破以往的唯一化,實行多樣化。課堂教學不再只注重學生回答問題時的準確性和標準性,而是既注重結果又注重過程。學生是否全程參與課堂學習;面對教師課堂提出的問題學生是否積極投入思考并踴躍發言;面對教師課堂設計的討論,是否興致勃勃地討論并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在小組交流討論時,是否能積極協作學習,或給予別人指點幫助,或大膽發表與眾不同的看法;學生是否能自覺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等。
3.評價方式差異化
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不意味著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于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發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余力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要改變以往評價結果過分倚重定量的評價方法而忽視定性的評價手段的問題。
4.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主體多元化就是要改變教師權威的評價地位,積極倡導并推行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這種互動立體的多元評價體系。通過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讓學生在多元評價中反思教學內容、過程和結果,對知識進行總結性記憶,同時認識到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我。
四、注重評價語言,展現評價的激勵功能
1.評價語言的親切性
“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在教學中要恰當地把握評價學生的尺寸,即使是錯誤的,也不能輕易否定,而應給予他們重新思考的機會,不斷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熱情,充分挖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課堂上稱學生為小伙伴、孩子們等,都體現出親切性。
2.評價語言注重準確性
要以“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評價標準,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學習、是否有濃厚的興趣、是否去主動探索研究、尊重個性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
3.評價語言充滿激勵性
評價語言要讓學生體驗到克服困難后的精神滿足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比如,“今天你又有進步了”“還需努力”“再細心一點”“沒關系,你已經盡力了”等。
4.評價語言充滿人文關懷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評價要使學生體會到輕松、快樂和成功,以及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如沐春風。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它需要國家、社會、學校、教師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去改變它、推動它、完善它。要改變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改革跟不上新課程改革步伐的現狀,就必須進一步構建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海市隆教畬族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