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 要:班級管理工作作為學校管理的一個獨特管理層面,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著特殊的作用。班級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學校校長、政教處和班主任對班級工作的管理,其管理觀念、管理目標和班主任自身的素養是影響班級管理成效的主要因素。因此,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確立科學的班級管理觀念,建立適合于學校自身需要的班級管理目標體系,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班級管理;理性;思考
“班級”是學生從事正常學習,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適應社會,實現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和環境。因此,如何管理好班級是教學工作正常、有序實施并提高質量的關鍵。本文就班級管理、管理目標和班主任工作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班級管理觀念的思考
我國的中小學管理,主要用各種規章制度嚴格約束、規范學生的行為。究其原因:一是受外國管理史以“物”“事”為中心的管理理論影響;二是受我國自古以來所推崇的“嚴師出高徒”這一古訓的影響;三是領導和班主任缺乏對班級管理的有效性研究,將國內外的班級管理經驗簡單地“移植”、生搬硬套,這種過于整齊劃一、簡單壓服的管理導致了很多學生“為保住學業而學習”。應重視以“人”為中心,以“情”為主線的管理。一般應注意以下四點:①在制訂各項規章制度時,一定要發揚民主精神,集思廣益。②在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時,要以“導”為主,以“約”為輔,做耐心細致的引導工作。規章制度的執行也要因人而異, 區別對待。③對違規、違紀者的處理也要講究藝術。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照搬規章生硬處罰。“嚴”和“懲”要運用適當,講究藝術 。④重在提高學生的認識,觸及靈魂,不能僅僅滿足于遵守規章制度的低層次。
二、班級管理目標的思考
班級管理活動是一種價值追求活動,也是一種目的性的活動。我們應當結合不同學校的本質特性、教學活動的具體特點和具體對象,對班級管理目標進行深入的探討。人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人的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直接目標應永遠屬于人的發展目標才是合理的。
三、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思考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是聯結學校領導、科任教師、學生之間的一條紐帶, 更是“育人”這項系統工程的直接承擔者、實施者,兼有教學和管理的雙重職能。但實際上班主任工作卻很難取得好的成效。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班主任作為“育人”系統工程的直接實施者,是各項規章制度的宣傳者和實施者,如果不按學校規章制度統一要求、安排,就很難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并與學校的管理同步。另一方面,班主任隊伍建設缺乏一定的理論指導。主要表現在班級管理者掌握的專業知識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嚴重與教學相脫離。
為了更好地發揮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特殊功效,應大力提倡班主任從事教育科研,提高班主任群體的整體素質,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通過從事教育科研,可以提高班主任的理論素養,進一步明確教育、管理規律,了解教育、教學改革及發展趨勢,從而增強自身的工作責任感。
第二,通過從事教育科研,與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再結合自身的潛心琢磨,使自己的教育管理觀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從而更加切合實際。
第三,通過從事教育科研,班主任可以提高自己管理活動的自覺意識。這種意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班級管理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管理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的管理活動進行調節、校正和有意識的自我控制。
第四,通過從事教育科研,班主任可以掌握新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提高自身管理行為的效能。一方面通過教育科研可以進一步解釋教育客觀規律及人才發展與形成規律,另一方面又可以把科研引入具體的教學、管理過程。
第五,通過從事教育科研,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協調人際關系。班內人際關系融洽,有助于形成班內群體價值和凝聚力;校內人際關系融洽,有利于校內文化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多元化的系統工作,它不僅需要學校領導和各級管理人員富有成效的管理和科任老師的辛勤培育,而且需要班主任老師卓有成效的管理和培育。我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一定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樹立關于“人”的科學觀點,充分體現“人文性”,重視以“人”為本、以“情”為主、以“理”為基礎、情理相融的管理,并且要懷著滿腔的熱情投身于其中。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項多元化的系統工作。班主任不僅要不斷加強理論修養,認真總結反思,更要不斷摸索創新。只有樹立科學的班級管理觀念,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使班主任管理工作取得豐碩的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成縣化埡農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