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煒超
【摘要】和順“跑蓮燈”是和順縣民間舞蹈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歷史沉淀的結晶。本文闡述了“跑蓮燈”的發展現狀、基本特征、藝術價值、表現形式及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意義,進而探索如何更好的傳承和發展“跑蓮燈”藝術。
【關鍵詞】跑蓮燈;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價值
“跑蓮燈”流傳于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和順縣地處山西東陲,太行山中段,西望黃土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群山環繞,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圣地。跑蓮燈起源于山西省和順縣東鄉“牛郎織女”發源地,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燈舞藝術。
一、跑蓮燈的藝術特色
(一)跑蓮燈是以燈舞結合,畫面靜動結合,舞步陣式的隊形變化多樣,走、跑、跳就是常用的基本舞步。跑蓮燈結合了古代陣式的場面和民間歡慶祭祀的活動,以其獨特的舞步、道具、音樂鼓點構成了一種完整的民間燈舞藝術形式。跑蓮燈的曲調來自當地民間傳統鑼鼓點,民間小調,民間傳統吹打樂,以嗩吶、笙等民間樂器為主,民間小調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及其廣泛。其中,有不少小調的唱詞,往往能夠以高度的概括力和尖銳的批判鋒芒觸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使主題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意義。
(二)跑蓮燈所用的道具花燈是以當地大山上特長的一種荊條枝通過藝人們手工扎制成型,再用五色紙裱糊,并在上面剪出民間傳統窗花,特制成民間蓮花燈道具。演出時無論人多人少均可,規模陣容可大可小,可長可短,表演的內容可多可少,跑蓮燈適應不同場合演出。
二、和順跑蓮燈傳承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困難
(一)跑蓮燈發展的現狀
自“跑蓮燈”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縣文化館對于“跑蓮燈”的研究也加大了力度,主要集中于“跑蓮燈”的傳承、“跑蓮燈”的發展和旅游舞蹈市場的開發等幾個方面。但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無實物形態,保護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又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特性,也使其在歷史變革與時代沖擊時比有形文物更加脆弱,比有形文物更容易消逝。正是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上的這種困難性和其本身的這種脆弱性,對它的保護才顯得更加急需和緊迫。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應當鼓勵各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用,從民俗表演到旅游開發,多手段全方位的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忠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弘揚傳統文化、振興民族藝術的同時也為開發人文旅游景觀,刺激地方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和順跑蓮燈傳承與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跑蓮燈自身所具有一些特色,客觀上就決定了在跑蓮燈傳承的特殊性。但是,由于社會對跑蓮燈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全新概念還很陌生,更沒有系統的保護和傳承經驗,所以在跑蓮燈傳承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
(1)現代觀賞觀念的沖擊影響了跑蓮燈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變化也很大,電視、電腦進入了家家戶戶,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各種文化藝術。因此,沖淡了年輕人們對民間藝術的熱愛,根本不屑去人群中觀看鄉土文化。
(2)文化活動比較單一、傳播范圍也比較局限影響了跑蓮燈的發展。 一般只有到了正月“社火節”才有民間文化的演出,沒有更多的舞臺讓跑蓮燈展示給大家,嚴重阻礙了它的發展。一般演出也只有政府機關的人才可以欣賞到,傳播的范圍也不大,因此也影響了它的發展。
(3)傳承人才的稀缺影響了跑蓮燈的發展。目前只有縣里的文工團演員參演跑蓮燈,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老一輩的傳承人已寥寥無幾了。在人才培養及傳承人才方面也缺乏系統的機制,也嚴重影響了跑蓮燈的發展。
三、和順跑蓮燈發展的方向
(一)提升水平
為了使跑蓮燈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必須走向民間去挖掘、整理。但是在對傳統民間舞蹈進行加工、整理或舞臺創作時,必須高度重視能夠充分體現“跑蓮燈”傳統民間舞蹈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在強調保護、傳承與發展傳統民間舞蹈文化的同時,也有一個創新與發展的問題。嚴格意義上的保護與傳承,也必須體現創新精神才能夠真正保存和發揚傳統民族舞蹈文化,才能夠真正理解和領會傳統藝術精神的實質。
(二)政府加強引導
跑蓮燈一般演出是重大節日如正月的社火節,正式演出的機會較少。作為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視,政府有關部門要多組織一些文化活動,讓更多的人們了解這個舞蹈,也讓民間的傳承人有機會進行交流,促進跑蓮燈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政府要對跑蓮燈的開發工作予以有力的資金保障,組織一支研發隊伍,以強有力的機制和人員保障,從根本上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與文化產業接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跑蓮燈”作為一種表演方式及地方特色,也逐步與旅游行業掛鉤,具有很高的產業價值。因此只有科學處理民間舞蹈文化與旅游經濟互為依托、互相促進的關系,才能將民間舞蹈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經濟的優勢,進而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民族進步、文化繁榮,真正在發展、創新和合理利用中實現對民間舞蹈文化的最大化的保護、傳承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結論
跑蓮燈的藝術價值不僅是它具有很強的表演形式,而且它的道具、服飾也是有經濟價值,不但可以有傳承精神還可以發展經濟。在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文化環境隨之發生變化的今天,能夠掌握傳統“跑蓮燈”舞蹈風格的民間藝人已廖若星辰,保護和傳承工作亟待進行。2007年把跑蓮燈這一古老的燈舞藝術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我們相信,由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有民間各個老藝人們的熱心保護,跑蓮燈這一古老民間藝術奇葩必定能綻放出瑰麗的色彩。
參考文獻
[1]郭滿東.和順縣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104-105.
[2]張鈞.2011中國晉中·社火節[J]政府法制,2011(09):20-22.
[3]張保證.中國晉中社火節·街頭社火表演掠影[J].政府法制,2010 (03):14-15.
[4]姜華.探索民間舞傳承與發展的途徑[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學術經緯,2009(90):44-48.
[5]高天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申報書[J]和順新聞報,2010,(09)1-2.
(本文指導教師: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