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越來越重視,由于多年來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水土流失越發的嚴重,從而使水土保持工作也逐漸被人們重視。在西南土石山區水土流失的情況更是嚴重,尤其是在建造水庫、水電站等大型工程的時候,會進一步增加水土流失的發生率,也不利于工程的順利建設。所以要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針對西南土石山區的生態環境及地質狀況的特點,分析造成該地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影響因素,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該地區水土流失特點的治理系統,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時期水土保持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另外針對其中出現的難點問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和措施,希望對水土保持工作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水土保持;技術問題;應對策略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人們對衣食住行的需求越來越大,于是道路縱橫、工廠林立、房產無限開發、礦洞數不勝數等等,在讓人們過上舒適生活的同時,對地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更加大了水土流失的發生,反過來嚴重的水土流失就會制約新時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說水土保持工作關乎民生國計,甚至與國家大計息息相關。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大部分地區采取工程、植物、保土耕作等三大措施和大面積封育防治治理模式,從而達到整治水土流失的目的。經過數年的努力,我國水土保持工作有所起色,但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開發使得水土流失問題不斷增多、不斷嚴重;另外伴隨著全球氣候惡化引起生態環境的改變也加劇了水土流失,使水土保持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當然,經濟的發展也帶動技術的進步,水土保持工作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科學技術上的機遇,只要解決好新時期水土保持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靈活將其運用到實際的防護中,才可以有效的實現水土的保持。
1 新時期水土保持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
1.1 水土保持治理體系存在缺陷
其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像地質的自然變化,社會的影響,人為的干擾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才形成了水土流失,所以在治理方面要考慮到綜合的治理,采取全面的應對措施,而不是片面地去解決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只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也不能從根本上完全的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很久之前便有很大的分歧,比如:不同職責部門之間的分歧,有的部門主張采取生物治理的措施,這樣既能達到水土流失的治理,又能綠化環境,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是有的部門卻主張使用工程措施,這樣可以有效的確保水土流失問題被解決;另外還有的部門認為治坡要比治溝重要,有的部門的想法卻恰恰相反。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水土治理的規模在不斷的增大,逐漸的從之前的小流域向大流域發展,所以水土保持問題的解決關系到周圍的地區發展、區域經濟及其生態環境。但是傳統的水土保持治理體系已不能適應各項治理措施的綜合優化配比,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水土流失類型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綜合防護治理措施,從而能夠解決水土流失治理規模擴大進程中的各種新問題,為水土保持工作科學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水土保持缺乏科學技術支撐
隨著水土流失的進一步惡化,水土保持工作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展,水土保持工作逐步涉及到了各個領域,與其他的行業互相融合、滲透、影響。由之前單一的研究土壤學到現在的生物學、工程學、地質學等。另外還與工程建設、環境治理、信息采集行業息息相關。此外,水土保持的地域也有所變化,從先前的山區或者是丘陵區的農村和農業向城市周邊及平原地域發展。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建設林立的新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公路的鋪設、資源的開發、城市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等都需要大量的水土才能實現,所以說經濟的發展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水土流失為代價換來的。面對進一步惡化的水土流失,之前的植被造林技術和水土工程自然是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單靠傳統的治理方法是不足以解決現代科學技術問題的,這就需要發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學技術力量,勇敢的創新創造,并結合其他的行業使用科學技術分析、治理水土流失問題。
1.3 水土保持技術人員稀少
自古以來人才對行業、社會乃至國家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無論是多好的方案,無論是多先進的技術,無論是多有效的措施都是由人想出來的,所以說無論什么時候、行業人才都是一種必需品,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同樣如此。從21世紀開始,國家在水土保持方面提出了宏偉的目標和艱巨的任務,計劃在21世紀中期整治好小流域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區域,另外實現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初步控制,從而打造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友好型生態環境。然而就目前情況來看,水土保持工作相關人員大多沒有過高的專業技術,整體技術水平偏低,不能適應現代科技技術的治理,更達不到高效率,高標準治理的目標。面臨如今水土流失的形勢,有關部門應該吸引、培養、發展專業科學技術人才,然后將其打造成高水平,高技術、高素質的全能精英。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和能力去面對新時期水土流失出現的問題。
2 水土保持采取措施
2.1 工程措施
在山區工程建設中,坡面的土石方工程開挖會很容易破壞原有土體的平衡,如果遇到基礎施工區邊坡陡峭,便會可能引起坍塌事故,但部分工程建設受地形的影響不得不建于土質較差的地方。所以為防止水土流失事故的出現,需要對土質穩定性較差的地段設置擋土墻。此外還要做好排水防洪的措施,開設截水溝工程設施多在中高山區,山勢較陡,如若不做好排水工作很容易在坡面上游集聚雨水、山洪,然后將會引發災害。當然,在施工竣工后還要對周邊進行細致的整理,首先要對廢棄物做分散處理,不可聚集一處,然后對廢棄區進行綠化,對植被綠化區進行土地整治,清除雜物、疏松土壤。這樣既能很好的處理的廢物,又能夠綠化土地,減少水土流失的發生率。
2.2 生物措施
從長遠眼光來看采用工程措施進行水土保持是不太理想的,雖然工程措施利用科學技術在蓄水和保水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但是西南山區山石比較多,地表的土層太薄,因而在施工過程中會存在很多的難題。相對而言,植被覆蓋的方式實施起來的難度將會小很多,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投資、降低成本,水土保持的效果也更加的持久。采用生物措施可以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達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由于西南山區山地立體氣候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但土層較薄。應根據西南山區的氣候條件,土質情況選擇適生植被。
3 結束語
新時期西南土石山區的水土保持工作將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但是所面臨的挑戰是大于機遇的,存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科學技術問題還有很多,另外,氣候的多變,生態環境的惡化,使西南山區本來就較薄的土層更是不堪一擊,更加導致水土流失現象的出現,面對多變的地形地勢,脆弱的土層和缺少植被的西南山區,在建設基礎設施時要綜合考慮各種水土流失問題,發現水土保持工作中科學技術的問題,加以分析完善,對實現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發展水土保持科學技術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粟定東.淺談新時期水土保持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及對策[J].科技風,2012,5:219.
[2]李玉山.新時期水土保持與面臨的科學技術問題[J].中國水土保持,2007,3:1-3+11.
[3]郭仕珍.我國西南土石山區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研究進展[J].科技視界,2014,12:250.
作者簡介:陳思詩(1987-),女,貴州省平壩人,工作單位:貴州中水建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職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