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薇
摘要: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是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的主要研究內容,其目的是實現中高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學籍管理、招生考試等方面的銜接。采用三二分段的模式可以促進中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有助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字:三二分段;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
一、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興起
1、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
所謂的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是指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合作,中職優秀畢業生參加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試并被招收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一般會與幾所中職院校合作,在某一專業教學中安排中職三年、高職兩年的教學計劃。高職院校與中職院校合作過程中,雙方應明確分段學制的教學目標,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實踐設置,人才培養計劃等,提高教學質量以培養出高技能職業人才。
2、國外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國外流行的中高職銜接人才模式有三種:一是有國家確認的普教與職教文憑等值的銜接,該模式最早出現在90年代的英國,澳大利亞在90年代中期將該模式引入國內;二是通過專業補習來達到學歷達標的銜接模式,該模式主要通過對中職學生的專門補習,使之達到高中段學歷的標準,德國和法國主要采用此模式;三是通過教學大綱或專業課程銜接的模式,該模式的特點是通過大綱和課程的設計達到職業教學一體化的目的,美國和俄羅斯主要采用此模式。
3、國內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的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在90年代的北京等10個省市地區實行五年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有三二分段和三三分段等模式。2000年教育部為中專、技校、職高的升學提供政策支持,全國各地的教育部門和學校積極探索實踐多種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例如高職院校面對中職院校畢業生實行“對口招生”的銜接模式。2010年部分中高職院校實行三二分段模式,各地的教育部門給予大力的政策支持。
二、如何實現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
1、實地調研與深化調研
高職院校與中職院校的合作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發揮自身優勢,結合中職院校的特色,雙方互相溝通,合作互利,資源共享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否則中高職院校合作只是名義上的,缺乏實效性只會導致合作的失敗。首先,高職院校應由領導以及專業團隊組成調研小組,到中職院校進行實地深入的調研,尋找符合條件的中職院校。其次,相關中職院校如果有意向合作,應配合好高職院校的調研活動,促進合作的順利進行。
2、中高職專業的銜接
中高職業院校的課程設計要符合市場的需求,因此,專業課程的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核心。在2007年中職院校的專業有12大類,專業覆蓋面較窄,因此部分專業的中職畢業生無法找到合適的高職院校專業。隨后在2010年教育部頒布修訂的中職專業目錄中強調了專業與產業、崗位、企業的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的銜接,終生學習與職業教育的對接。經修訂的中職專業與高職專業能緊密銜接。
專業的銜接要根據專業的特性,有的專業并不適合銜接,例如內容變化、就業市場變化過快的專業不適合進行中高職專業的銜接。因此,中高職院校要根據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制定和完善教學體系,從不同的專業,崗位和層次出發,決定專業的設置,專業的銜接等,幫助更多的中職教育畢業生在專業對口的高職院校專業繼續深造學習。
3、中高職課程的銜接
課程內容銜接是決定中高職銜接水平的重要方面,現在的中高職課程的銜接還沒有真正實現,某些專業的教學課程會出現重復,專業技能課倒掛,內容與職業標準不符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中高職也院校應積極溝通,建立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安排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防止出現課程內容的重復。中職院校教師要挑選適合的教材,為學生安排銜接中高職的課程,為以后接受高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體來講,中職課程的設置應由淺入深,重視基礎和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職業觀念;高職課程設置注重實踐和創新,調動學生積極性,模仿真實的工作場景進行實踐活動。不同的課程模塊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例如開展與職業活動有關的課程時,可采用職業分析的教學方法,以職業活動為教學中心,創建綜合化的課程活動模塊。
結語:
中高職業院校的合作是未來職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有利于培養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符合就業市場的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和機構應對中高職業教學改革提供政策性扶持,幫助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靜鏐,喬剛.中職與高職教學銜接問題的調查研究[J]. 教育與職業. 2010(11)
[2] 劉海峰,梁舸江.中職學校學分制教學如何與高職及普高銜接和溝通[J]. 職業教育研究. 2007(12)
[3] 徐思成,李德明.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銜接與溝通的研究[J]. 職教論壇. 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