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宇健
【摘 ? ?要】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識包羅萬象,只讓學生進行機械的記憶是無法學好地理這門學科的,作為地理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高中地理 ?趣味教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20
地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界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學科,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高中階段學習的地理知識所涉及的范圍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此,高中地理對于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甚至是計算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熱情,僅僅依靠機械的記憶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的話,必將導致地理學習效果的不理想。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要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維持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下文中我將以一個地理教師的角度,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下如何建立一個趣味性的地理課堂。
一、課堂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教學來說更是如此,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面對的最大的難關就是高考,家長的期盼,教師的督促,加上自身對于大學的渴望會給高中生帶來精神上的壓力,而且高中教育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眾多,這也會給學生的精神造成疲憊感,學生在課堂聽講的時候很難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師的教學比較枯燥無味,就會增加學生的厭煩感和疲憊感,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最終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伊始就要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
(一)詩詞導入法
從某一方面來看地理與語文的知識聯(lián)系非常密切,地理中所蘊含的一些知識,完全可以通過古代詩人的詩詞進行表達,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可以搜集幾句與課堂所教授知識相關的詩句,在課堂伊始進行朗讀,如我在將地球的公轉(zhuǎn)與自轉(zhuǎn)這一部分的知識時,一上課我就在黑板上寫下毛澤東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然后讓學生自由討論此詩句反映的是哪一部分的地理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對這一詩句做自由的討論和解釋,最后再由我給出正確的解釋,同時借由這句詩,引出地球自轉(zhuǎn)方面的知識。
(二)俗語、諺語導入法
俗語和諺語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所總結出的一些常識,通俗易懂且具有趣味性,生活中常見到的俗語、諺語中關乎地理知識的有很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俗語或諺語來導入新知識,如“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一俗語就形象的表述出了以我國新疆地區(qū)為代表的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中溫差大的氣候特點;“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句俗語就準確的表明了冷暖氣團的移動所形成的鋒面性降雨,春雨是暖氣團過境,特點就是氣溫上升,而秋雨則代表著冷氣團過境,氣溫下降。這些俗語和諺語大多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的,因此,利用這些通俗易懂的俗語和諺語進行課堂知識的導入,可以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排斥感和陌生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上兩種方法是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兩種最為有效的課堂知識導入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豐富學生其他學科的知識儲備,實現(xiàn)地理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的相互促進,一舉兩得。當然,做好課堂開場白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問題誘導法、故事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等等,這里不再做具體的贅述。總之良好的課堂開場白可以讓學生在課堂聽講前提高思維的活躍度,幫助學生及時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為課堂教學開好頭。
二、課堂教學
良好的課堂導入僅僅引導學生做好了正式進入課堂聽講狀態(tài)的準備,高質(zhì)量的教學過程才是整個地理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想上一堂生動有趣的地理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下苦功,從例題的選擇、課外知識的延伸、學生的情緒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的準備,保證課堂教學氣氛始終處于一種自由、和諧、輕松的狀態(tài)中。
(一)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高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具有非常強的層次性,每一模塊的知識都具有不同的特征,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時根據(jù)知識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如教材某一章節(jié)所涉及的知識點大多是需要學生直接背誦的內(nèi)容,那么教師的課堂教學必然會較為單一、枯燥,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準備一些趣味性較強例題或游戲,從而在實際教學中避免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影響聽課的效率和質(zhì)量。
(二)對課堂知識進行適當?shù)难由?/p>
高中地理教材所包含的內(nèi)容豐富多樣,并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從地理學角度來看,高中階段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只占其中的小部分,并且高考中所考查的知識也會適當?shù)脑谡n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知識進行有目的延伸。因此,教師在講解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拇┎逡恍┡c所學地理知識相關的生活知識,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進行分析,我在講解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時,就結合學生所在地區(qū)在一年四季中日出日落的時間變化進行分析,讓學生從自身生活角度出發(fā)去理解這一部分的知識。這樣就可以促進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豐富學生的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進而避免學生因單一的理論知識而產(chǎn)生厭煩心理。
(三)利用熱點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討論欲望
問題式教學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最常用到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方式。地理環(huán)境的改變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存狀況和未來發(fā)展方式,近年來隨著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與利用,導致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的出現(xiàn),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熱點問題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如在講授全球氣候變化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全球變暖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以中國為案例具體分析全球變暖問題對中國帶來的危害,并討論緩解這一問題的具體措施。利用這些熱點問題,不僅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能夠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反省自己的某些行為,從而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素養(yǎng)。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jīng)這樣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是在于激勵和喚醒”,這句話警示我們作為地理教師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不僅要履行好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更要從根本上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力,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學好地理這門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