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震 劉瑜
摘 要:大學生創新活動是我國許多高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采取的一項舉措。通過創新活動,提高了大學生的自學、思維、觀察、動手、解決問題及團隊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了其創新實踐能力。上海海洋大學是具有海洋特色的綜合性大學,針對上海海洋大學海洋學科專業本科生的特點和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目標,本研究從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組織方式和指導方法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海洋學科專業 創新活動 組織方式 指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022-02
1 大學生創新活動的重要性
為了適應社會對海洋人才的需求和海洋學科的發展,上海海洋大學加強了海洋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改革。作為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創新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學生創新活動已成為上海海洋大學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采取的一項行之有效的舉措。創新能力是一種能夠把創造性的思維、理念轉化為有價值產品的實踐能力。大學生不但是知識傳承的載體, 還是知識創新中活躍的群體,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針對課題進行探索,體現了多學科知識和能力的融合。通過創新活動,提高了大學生的自學、思維、觀察、動手、解決問題及團隊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了其創新實踐能力。在大學生創新活動中,組織方式和指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上海海洋大學是具有海洋特色的理綜合性大學,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學海洋類專業本科生大學生創新活動為例,對海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組織方式和指導方法進行了思考[1]。
2 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組織方式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類專業其定位主要是培養具備海洋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大學生創新活動應有助于提高其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挖掘其潛能、培養其全面發展。針對海洋類專業本科生的特點和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目標,我們從大學生創新活動團隊人員組成和課題組織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2.1 團隊人員組成
海洋類專業學生是未來海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我們鼓勵專業交叉,因為科技創新更多在交叉學科、邊緣科學中涌現。我們大學生創新活動的學生負責人一般是海洋類專業本科生,例如海洋科學專業或海洋技術專業。通常三年級的學生擔任項目主持人,負責創新團隊的全面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二年級和一年級的學生是創新團隊的參與者。團隊成員也以海洋類專業學生為主,其它專業的學生為輔,這樣才能和海洋類專業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形成互動,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由于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參加大學生創新活動,所以要抓住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以點帶面,在整個海洋類專業學生中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從而促進學科的發展。
2.2 課題組織
(1)以專業教師的科研課題為依托的課題組織。
以專業教師的科研課題為依托,組織海洋類專業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研究。上海海洋大學海洋學科專業實踐教學特色明顯。例如海洋技術專業有以“海洋遙感”、“海洋地理信息系統”和“水下聲學探測”和“空間測量”等為核心的專業實驗室。相關的專業教師就會從理論教學、課程設計和野外實踐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在報名的學生中,根據他們的平時表現擇優選擇,發現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尋找適合開展大學生創新活動的人選。由于很多創新項目所需海洋儀器設備存在于不同的專業實驗室的,因此我們把創新項目安排到不同專業實驗室中,充分發揮學校各個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的作用,使學生的研究條件得到充分的滿足,例如海岸帶遙感實驗室、海洋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讓學生提前進入科研訓練。在此期間,學生學會了查閱資料,進行文獻檢索,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對課題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等多種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其創新實踐能力。
(2)以學生自己提出的科研課題為依托的課題組織。
大學里有很多的學生協會,這是同學們自發組織的。學生協會是大學生豐富校園生活、培養興趣愛好、豐富內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對營造大學校園文化氛圍起著重要作用。很多學生會以學生協會的形式到企事業單位和相關的科研機構調研,收集在海洋領域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協會的組成人員往往來自不同專業,我們會加強對學生多專業、多學科協同的引導,以海洋學科專業為主,培養同學們協同作業的意識。大學生協會骨干主要是大三、大二年級的學生,他們一般只學過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因此需要專業老師的幫助,對創新項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例如否有充足的活動經費,題目難度如何,在規定時間內是否能完成,具體的任務如何落實到每一個人。學生的認知興趣和自我發展需要,是其進行自主學習、開展創新實踐的主要源泉和動力。這類學生也是老師最歡迎的學生,也往往動員他們在學科領域進一步深造[2]。
3 大學生創新活動的指導方法
3.1 以專業教師的科研課題為依托的指導方法
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依托專業實驗室,建立大學生創新能力基地。這些基地的建立,為上海海洋大學海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活動提供了好的平臺,大學生通過在這些基地的學習和鍛煉,了解到了該領域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研究熱點,以及上海海洋大學海洋類專業研究現狀,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情感和創新意識。我們主要注意以下幾點: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地滿足同學們的不同需求;在專業教師的帶領下,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固定時間和分散時間相結合的原則,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創新實驗;通過鼓勵學生,以點帶面,以強帶弱,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認識到自己通過創新活動,將來也可以推動上海海洋大學、中國甚至整個世界在海洋科學領域的發展[3]。
3.2 以學生自己提出的科研課題為依托的指導方法
由于這部分課題主要來源于大學生協會。各個協會的科技活動,以學生自主管理和學習為主體,教師協調指導為輔。學校通過有效的組織和引導,使各項創新活動盡可能以學生自主設計、自行組織來完成,從而實現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國家、省、市各類專業協會每年都定期開展各類各級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所以我們的指導方法主要是根據不同種類的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要求展開,例如“挑戰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參加全國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爭取好成績來帶動廣大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和意識。以競賽帶動創新,不僅激發了同學們的創新熱情,也推動大學生科技協會的發展,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因為該類課題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在大二、大三年級要修讀很多課程,為了確保完成任務,所以要加強過程管理,教師要在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對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時給予及時指導。由于學生協會具有參與人數多、活動形式多樣化、影響效果大的特點,所以我們非常重視學生協會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作用,使之成為大學生創新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4]。
4 結語
大學生創新活動是動態的過程和開放的體系,開展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組織方式和指導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提高科技創新活動的總體質量。通過大學生創新活動,上海海洋大學海洋類專業在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明顯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和優劣,只有社會的認可才具有價值和公信力。上海海洋大學海洋類專業將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新活動建設,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類專門比賽, 和國內外同類、同層次作品質量進行較量,使大學生創新活動和創新作品具有不斷成長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蔣侃,韋兆文,鄧柯.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探索與思考[J].高教論壇,2007(4):129-131.
[2] 李澤,王巨豐,韋東梅,等.電氣工程類大學生創新教育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182(31):108-110.
[3] 蔣海明,趙宏宇.大學生參與科研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必要性及作用探討[J].廣州化工,2014,42(21):201-203.
[4] 范小蘭,趙春鋒,姚晨迪.大學生創新活動實踐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