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如今我國進入了信息時代,檔案編研工作也應順應社會趨勢,進行改革和創新。本文通過對網絡環境下檔案編研工作特點的了解,分析網絡環境對檔案編研工作的影響,并制定發展對策,以為相關領域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網絡環境;信息時代;檔案編研
檔案編研工作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走向開放且成果豐富化的道路。如何做好檔案編研工作以適應網絡環境已成為相關領域學者及專家研究的重點。檔案的內容和信息質量受到編研工作的影響。因此對網絡環境下檔案編研工作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網絡環境下檔案編研特點
1.選題社會性
原有的編研選題需要進行前期調研,相關工作人員應到不同部門,和管理者和檔案使用者交流和問答,并且組織成文,對存有的數據加以計算和統計,組成的文件和實際情況、具體要求較為相符,體現了檔案使用的需要,關注潛在用戶,制作檔案內容實效性強。編研者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搜集,制訂特殊性的調查問卷,征求不同用戶的意見。[1]
2.資料廣泛性
現代搜索引擎逐漸變成人們搜集資料、尋找信息和答案的主要途徑,也是檔案編研的主要工具。如,谷歌、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操作較為方便,能夠簡化編研工作,避免操作過于繁瑣,信息豐富且全面完整,有助于實現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網絡發展和社會進步需求相符,提高工作效率。
3.成果多樣性
原有的檔案編研成果主要是紙質文字形式,內容缺乏圖畫等新穎形式,缺乏生動性和靈性,閱讀起來比較枯燥,沒有樂趣?,F代檔案編研成果表現形式主要為電子形式,表現形式豐富多樣,避免傳統形式的不足。
4.反饋真實性
網絡環境下的檔案編研工作反饋更加真實可靠。其反饋信息調查主要涵蓋運用檔案編研成果影響和作用的意見。調查人員利用網站發放,保護隱私,用戶回答屬實,問卷回收率高,調查意見真實有效。[2]
二、網絡環境下檔案編研工作發展對策
1.重視前期調研
選題應與社會需求相符,保證實效性、針對性和信息性。應加強對前期調研的重視,運用互聯網進行選題調研,全面掌握用戶的需要,挑選和社會實踐、科研相關且具有歷史意義的選題。關注社會時事、新聞焦點等,保證與社會熱點和相關政策、要求相符合,且可為管理層制訂對策、社會經濟發展、用戶需要等提供服務。
2.豐富館藏,樹立特色
檔案館作為儲存檔案信息的重要基地,對內部檔案的數量和質量較為看重。館藏是否全面對編研工作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如今,大多的檔案館館藏不夠豐富,相對單調,且資源較少,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編研工作的深入與發展。網絡背景下,檔案館不僅應豐富資料采集,改善內部分布,還需要利用互聯網實現館際互助,使得資源共享,提高館藏數量,樹立自身的特色。
3.摒棄傳統封閉模式
摒棄傳統封閉的模式,采用較為開放的編研方式,如聯合編研。聯合編研通過對檔案信息進行開發,豐富編研內容并擴大影響范圍,能夠實現社會整體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擴大用戶使用范圍,促使檔案信息資源更加開放和便捷。
4.利用編者和使用者互動方式
網絡背景下應采用互動方式,使得檔案編研人員把方案安排和成果更新到網絡上,利用微信、微博、QQ、Email等電子軟件,讓讀者能夠針對檔案成果和方案提出己見。編研者根據反饋評價,結合不同用戶群的需要,制訂和調整編研方案和計劃,以保證編研工作更加有效和適用。
5.提高編研人員素質
網絡背景下,檔案編研工作需要使用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進行操作。因此相關檔案編研人員應提高自身專業技能與素養,靈活使用電腦。現今社會對全方位人才更為需要,加強對檔案編研人才培養的重視,能夠促進編研工作的發展和進步,豐富檔案編研隊伍建設,實現技術和資源儲備水平的提高。
網絡環境下,對檔案編研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和技術標準。網絡檔案編研自身具有一定的特點,實現便捷高效的工作狀態。其無論在資料、成果還是選題、反饋上都呈現出多樣、廣泛、靈活的特點。順應信息時代潮流,結合互聯網及電子技術,豐富檔案館館藏,保證編研工作的實效性、信息性等,促進檔案編研工作的深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麗群.網絡環境下檔案編研工作的深化與拓展[J].青年文學家,2010,07(11).
[2]周 雪.網絡環境下的城建檔案編研[J].科技檔案,2010(04).
(作者單位: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