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英
【摘 ?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對體育的認知,注重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來打開體育教學的新局面,從而提升高中體育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新課標 ?中學體育 ?教學模式 ?創造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50
在高考升學的壓力下,很多高中的體育教學受到了擠壓,或者變得無足輕重;再加之學校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體育教學質量不夠理想。那么,在新課標背景下,要怎樣做,才能夠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呢?下面從三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提高對體育的認知,注重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是提高對體育學科的認識。在傳統體育教學中,體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考核,或者是對體育特長生的專長訓練,而很少顧及體育學科的其他作用,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科書對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等一系列內容作了科學、詳盡的講解,體育教學工作者需要以教材為基礎,結合新課標,及時的解答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疑惑,在體育教學的準備階段,充分說明體育對于個人全面發展的意義、消除學生的因為體育考核標準的硬性規定所產生的畏懼理,加深對他們對于體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了解。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培養端正的學習態度,在學生群體中產生愛學、愛問、愛實踐的良好氛圍,使體育教學充分起到開發智力、活躍思維、鍛煉身體、豐富課余文化生活的作用。新課程要求體育教師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以適應教學改革帶來的新觀念、新角色。即要求教師不僅要擔任學生優秀的培養者的角色,也要同其他基礎學科一樣,成為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引路人,成為多彩課堂的建設者和體育文化的開發者。
二是要追求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體育學科也需要追求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新課標的體育教學工作其本質是對現有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革新,其內在要求教育工作者應具有開闊的視野,敏銳的洞察力,以多種教學手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因此在課堂之上要盡可能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信息的傳遞量,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等,引導學生在課堂之上掌握體育技能,在教學中,示范動作要做到要領明確明了,突出重點,示范動作盡可能的規范,具有一定的觀賞性,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對關鍵動作和技術細則還要輔以詳盡的講解,必要的時候要做充分的課前準備,做好編排,在正確有效的指導下,學生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形成準確的認知,同時能活躍思維,激起他們的求知欲,積極探索未知領域,以促進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權威,學生只是知識和訓練的被動接受者。而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主動學習,如何做到呢?一是可以進行娛樂教學。近幾年來,國內外教育學者對于體育的教學模式開創了新方式,“快樂學習體育”。傳統的體育教學都是以學生鍛煉為主,課程一般都是為:跑步、跳繩、跳遠、跳高等體育項目。學生主要是以完成考核為目的,并不是真正的享受體育鍛煉,根據這一情況,新式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既掌握運動的技能又能夠鍛煉身體,同時還可以感受到鍛煉所帶來的樂趣,比如說: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興趣來選擇體育項目,學生們還可以通過比賽的方式來增強體育鍛煉,每一節課堂設立一項不同的體育比賽,比賽規則可以由學生設定,這樣既讓學生們開創思維,同時還達到了健身的目的。學生們在這樣歡樂的氣氛中學習,會逐漸體會到體育鍛煉帶給他們的好處,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二是改變教學結構。
為了能夠使學生全面發展,防止部分學生只選擇一項運動,不能更好的體驗其他運動所帶來的樂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設置幾項項目比賽,或者是把很多項目融合進行比賽。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由學生選擇幾項體育項目進行對自身的考核,規則還是由學生們盡情發揮想象,教師選擇出一個最佳項目作為比賽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不喜愛體育運動的學生也會被這種活躍的氣氛帶動起來,進而加強他們對體育的興趣。
但是,我們還是要充分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高中體育教師是體育知識的傳授者,教學課堂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是體育教學的靈魂人物,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影響。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在教學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具體而言,首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目標科學制定教學內容,選取教學形式,以增強體育教學的實效性,進而為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三、注重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各個學科的使命,體育學科也不例外。創新能力的學校體育教學在大多數教材中不是主科,但是,體育課卻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最好場所,他們以身體為主的參與,讓他們身體力行,為他們的創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空間。體育教學場地寬闊,組織形成多樣化,教學內容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教學方法也靈活多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靈活的,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不一樣,他們運用的學習方法也不一樣。所有這些特性,都擴大了我們體育教師的教學空間,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與教學內容而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這本身就是為教學的創新打下了基礎,在教師的大膽創新下,學生則可以相應的進行大膽的、有創造性的學習。
如何實現體育學科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呢?最重要的莫過于通過實踐來培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創造的地方,每天都有創造的時間,人人都是創造者,創造無處不在。”陶行知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給孩子們創造的自由空間,解放出人們的頭腦、雙手、腳、空間與時間,學生在自由的狀態下,才能自由的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有創新性的學習,這樣,真正的教育才能得以實現。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只用腦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培養他們的創造性,體育動作的形成是通過泛化、分化,最后形成自動化,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我們體育老師,要培養學生樂于參與練習的良好品質,在不斷的練習中找到本體感覺,在練習中不斷對自己的動作進行改進與創新,最后形成自己的自動化動作。所以通過陶先生的實踐與體驗思想指導,體育學習就會更為有效。
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只有提高對體育的認知,注重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才有可能打開體育教學的新局面,從而提升高中體育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