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祥
【摘要】初中歷史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學科,學生掌握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對未來的人生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長期以來,受思維慣性以及中高考制度的影響,歷史學科一直被學校、學生當作“副課”來對待。在歷史學科如此的地位和境遇下,如果通過有效的策略,在學生精力和重視程度有限的前提下活躍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效率,是初中歷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因此,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歷史教學經驗,就初中歷史課堂效率提升的策略作一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效率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30-02
提升初中課堂效率,就是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活躍課堂氣氛為目的,使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輕松的方式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就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效率的途徑來說,要從歷史教學的方式方法創新中尋找最新的提升策略。因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歷史教學經驗,從中探索了三種增強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以期能夠拋磚引玉,引發更多同行對此類問題的研究和探討。
一、盡量貼近實際生活
歷史教學課堂不活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內容太過枯燥、乏味,這種枯燥和乏味則主要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毫無關聯的關系。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生活化教學貫穿教學的始終。首先這些與生活關聯的歷史知識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其次,能夠讓學生印象深刻,提高對歷史知識的記憶效果,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生活化教學也給歷史教師帶來一定的難度,因為歷史學科本來就是對已經過去的知識的總結,與現代社會還是有一定的脫節,歷史教師面臨的最大的難度就是如何將條條框框的歷史知識轉化成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活靈活現的知識體系。在這點上,筆者認為,首先歷史教師要在教材的研究上下苦功夫,做到吃透教材,通過個人的理論知識和人生閱歷,對歷史教材進行“再翻譯”,將理論化的知識轉化成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其次,教師要在教學的方式上更加地生活化,比如可以設計一些歷史教學實踐活動,帶學生到戶外走走,在實踐活動中歸納、總結和領悟所設計到的地理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地理知識的實踐能力。
二、巧妙運用圖示教育法
長期以來,由于歷史知識的概括性、抽象性,有些歷史知識點成為學生歷史學習中的軟肋。因此,一定要通過某些輔助手段,來改變歷史知識的這一特性,將抽象深奧的知識點轉化為直觀性的、簡單化的知識,從而提升歷史教學的效率。因此,要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穿插圖示教育法。所謂圖示教育法,就是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圖表、漫畫的巧妙運用,調動起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從而提高歷史教學課堂的效率。比如,七年級上冊《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一課,在歷史教科書上涉及了較多的人物、事件、諸侯國、諸侯國地理位置等等,學生看到這些枯燥的知識點肯定首先會有畏難情緒,對雜亂無章的知識點的記憶能力也較為有限。根據七國的地理位置和“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口溜來幫助記憶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引起了學生對當時國家之間戰爭的幻想,也便于學生根據圖表和順口溜來記憶,這樣就大大提升了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適時開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都是由老師教授知識,學生聽講為主。這種方式對老師的教學方法和要求都很高,而且容易造成學生的倦怠情緒。因此,可以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引入歷史知識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活躍歷史教學的課堂氛圍。所謂歷史知識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就是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在彼此討論、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作為學生的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模式。比如,在《甲骨文與青銅器》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小組討論合作活動:請各個小組發揮集體的指揮,猜猜下列甲骨文對應我們今天漢字中的什么字?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勝。同時出示一下甲骨文漢字。對此,學生都會非常感興趣,各個小組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為了小組的得分爭先恐后地要求回答,就算猜錯了還是有很多的學生繼續躍躍欲試。這樣一方面,激發起了學生的趣味點,這里面有對甲骨文的好奇,也有對自身猜字能力的一種挑戰,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學生對這一課時的印象,通過在一種好奇的、競爭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各種歷史知識。
教學效果的提高,其實是一個漫長的、系統的過程,并不是通過簡單的途徑就能夠完成。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老師付出相當的耐心,學生付出相應的配合,才能夠不斷地得到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蔡兵.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效率提升的幾點思考與策略[J]. 理科考試研究,2014.1:70-71
[2]孫明霞.初中歷史教學效率提升探析[J]. 高考(綜合版),2014.1:98
[3]姜廣超.淺談提高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效率的策略[J]. 數理化學習,2012.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