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
【摘要】在中學階段,思想政治課教學是為了將思想政治理論和觀點轉化成學生的認識和信仰,繼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情感教育的融入則可以使思政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繼而達成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因此,本文對情感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融入意義和方法展開了探討,以便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情感教育 ?中學思想政治課 ?融入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43-01
所謂的情感教育,其實就是將情感當做是教育力量的一種教育方法。而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則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論中融入更多的情感,繼而激發學生學習思政理論知識的激情,并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思政課教學。因此,有必要對情感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融入問題展開研究,繼而更好的開展中學思政教育。
一、情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意義
就目前來看,大多數中學生都獨生子女,并且處在身心發育階段,有著較為豐富的情感。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這些學生的情感需求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需要獲得教師、同學和朋友的關注和支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情感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并使學生養成勤奮和創新的學風,繼而完成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1]。而情感教育則是通過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愉快的教育,所以可以配合思政課教學,以便在滿足學生的情感發育需求的同時,使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想要在中學思政課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教師首先需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而想要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則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現自己對學生的關愛。面對具有較強叛逆心理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以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而在學生向教師咨詢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時,教師則要耐心解答,從而建立師生間的情誼。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需要主動與每位學生溝通,并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而在此基礎上,教師則可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利用與學生情感溝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繼而達成思政課教學的目的[2]。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端正自身的行為實現言傳身教,繼而發揮榜樣的力量。而學生出于對教師的情感,則可以更好的接受思政教育。
(二)創設激發學生激情的情境
為了在思政課堂上融入情感教育,教師還需要創設能夠激發學生激情的學習情境。具體來講,就是在課堂上創設出感人且形象的具體情境,繼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就目前來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情境,以便借助聲音和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而利用多媒體設備,也可以使學生在想象空間中更好的理解思政教學內容,繼而完成思想的升華。例如,在講解“愛國精神”時,教師就可以播放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升起的畫面,從而自然的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此外,除了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圍繞一個思政話題展開討論,繼而創造出能夠激發學生激情的教學情境。而在討論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將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繼而達成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展現語言魅力
在以往的思政課堂上,教師都是照本宣科的完成教學內容的講解,繼而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為了將情感教育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則需要充分展現語言的魅力,繼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方面,教師需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而使語言所傳遞的情感發生變化,繼而形成與教學相融合的情感曲線,以便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師的語言需要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以便能夠在情感上征服學生,繼而使學生信服教師所講的內容。再者,面對中學生,教師要運用風趣的語言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繼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所以,教師的語言的運用水平將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而教師通過展現語言魅力來滿足學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則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激發,繼而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對思政教學內容的學習。
總而言之,作為非智力因素,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所以,中學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因素展開思政教學,繼而使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從本文的研究來看,教師需要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激發學生激情、發揮語言魅力和挖掘教材情感價值來將情感教育融入到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繼而達成思政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銘.情感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的使用[J].文學教育(中),2014,03:150.
[2]張秋菊.關于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