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音贊 劉濤
【摘要】新農村建設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然而當我們大力進行農村經濟建設時,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也日益突顯。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文旨在探尋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并對其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和諧社會 ?新農村建設 ?留守兒童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48-01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為城市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同時改善了農民自身的生活。但這些變化使農村出現了一群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由于較長時間的與父母分離,缺少必要的父母關懷以及家庭教育。他們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學習教育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其中,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更值得我們深入分析思考。留守兒童關乎農村的未來,其思想政治狀況直接影響農民的個人利益以及農村一代代新型農民的培養,同樣會直接影響建設新農村以及農村的科學發展。
1.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問題
1.1 政治思想觀念淡薄
由于留守兒童沒有受到完善的、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不能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政治思想觀念模糊,不能明確地確立奮斗目標、人生價值。另外,由于他們的父母過度追求金錢,在這種物質第一錯誤觀念的影響下,他們政治思想觀念過于庸俗、功利,只重視物質利益而忽略了自我價值的創造,過度地計較物質利益以及實現個人愿望。
1.2 道德素質不高
留守兒童由于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往往容易被外界環境各種因素左右,無法堅毅地抵抗外界環境各種不良誘惑,道德品質以及品德素養沒有受到良好引導。留守兒童缺乏意志力,當遭受欺負或者不公平對待時,很容易退縮或引發其他沖動行為,比如極端攻擊,從而出現打架斗毆的不良現象,嚴重時有可能會構成犯罪。
1.3 法制觀念缺失
法律知識的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法律知識與紀律意識相比于城市而言均比較薄弱。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兒童缺乏監護人的嚴格管理以及祖輩監護人對其過分溺愛與放縱。這些因素最終造成了他們往往很容易迷失自己、誤入歧路,比如小偷小摸、吸毒等,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2.新農村建設視野下開展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與農民工問題相伴而生,是現階段城市化發展的產物。關愛留守兒童,全面開展留守兒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這直接關系著全民素質的提高,社會秩序的穩定、和諧社會的建設。
2.1打破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制度格局,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
目前,我國的戶籍制度導致了務工子女與城市兒童不能公平地接受教育,這使得務工子女不能在務工城市平等地入學。因此,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消除存在許久的城鄉二元經濟制度,促進農村勞動力靈活流動于城鄉間,這是改善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首先倡導城市學校主動接受留守兒童進城入學;其次大力呼吁社會力量在農民工密集地合理創建農民工子弟學校,以幫助務工子女在城市同樣受到良好的教育。
2.2 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強化改善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農村學校資金短缺,不能聘請優秀的專職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無法使其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開展。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比如財政投入、師資投入等,從而改善留守兒童受教育條件。創建“留守兒童大家庭”、提供親情熱線、創建心理咨詢室、聘請專職心理疏導人員。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妥善解決。對于心理問題較嚴重的留守兒童,必須進行一對一的開導,最終使他們克服心理障礙。
2.3 倡導農村家庭教育,創造溫暖的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父母以及監護人必須提高家庭教育的意識。以家長學校為依托,定期開展留守兒童監護人培訓班以及豐富的親子活動,強化監護人的教育責任意識,認真履行監護人的義務,同時可以培養留守兒童和家長的親情關系,以彌補因缺乏父母關愛造成的教育缺位。家長學校作為指導和服務家庭教育的主要陣地,通過定期的專門的教育培訓,培育監護人兒童教育的科學方法,消除不重視精神、心理、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家長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在與孩子相處時,應該發揮榜樣的力量,向孩子灌輸愛國守法、明禮誠信等基本道德規范。
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缺乏教育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不良思想道德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而家庭、學校和社會作為施教主體必須積極主動采取措施,為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共同努力,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從而更好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肖麗華,李雅興.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2):69-71.
[2]楊俊奇.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淺論[J].新一代(下半月),2013,(12):1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