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摘 要:小學品德與社會雖然不是教師和學生口中的“主科”,但是,它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素質(zhì)教育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就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的嘗試展開論述性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引導和規(guī)范,因此在教材的編寫上難免帶有說教色彩,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約束刻板、枯燥無味,使學生失去對于這一學科的興趣,嚴重阻礙了教師的教學。面對這一問題,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師應逐步意識到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當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材上的內(nèi)容,并且運用到生活當中。以下就這一問題,結(jié)合個人教學經(jīng)驗進行進一步討論。
一、情景教學,將學生帶入生活當中
情景教學法作為一種能夠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情景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受到了教師以及學生的積極反饋。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也可以將相關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情景教學,情景教學就是將小學品德與社會的內(nèi)容融入生活情景當中去,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情景中在心理上更容易理解教材的內(nèi)容,從而為品德與社會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家鄉(xiāng)的變化”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時,我會首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風景名勝、小吃美食、文化風俗以及近年來的變化等,通過學生對于家鄉(xiāng)的闡述,使學生能夠沉浸在自己或者其他同學所創(chuàng)造的家鄉(xiāng)的情景當中去,使學生更加有親切感。在這種氣氛的烘托下,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自己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從而輕松而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并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體驗教學,使學習過程生活化
書本上的知識點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感官的沖擊力和直觀的感受性,以及認識的深刻性,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堂教學中插入體驗教學是有其必要性的,對于一些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講授所不能完全體現(xiàn)出來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通過體驗教學,即通過學生自身的體驗對于教學內(nèi)容進行直觀感知和了解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例如,在學習“孝敬老人”的相關內(nèi)容時,我會要求學生記錄一天的生活,并著重記敘家人為我們所做的事情,然后在下節(jié)課讓每個學生展示并說出自己的感想。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學生感受到了來自家人的包容和關懷。為了能夠讓學生將愛傳遞,我會要求學生為家里的長輩洗洗腳,并且逗他們開心,很多學生家長對于這一體驗活動感動不已,學生也從中感受到將愛給予他人的快樂和溫暖,因此,這種體驗教學成為學生最好的教材,讓學生在真真切切的體驗中感悟、總結(jié)和升華,最終成為自己思想道德上的閃光點,促使其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三、靈活教學,多元化教學相結(jié)合
為了能夠讓學生在一種新鮮有趣的過程中進行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教師應根據(jù)教學需要進行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環(huán)境保護的相關內(nèi)容時,我會給學生播放一些環(huán)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性的后果,以此來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和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熱愛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的重要性。在學習消費的相關內(nèi)容時,我會在家長的配合下讓學生自己支配零錢一周,并且將自己所花的錢記錄下來,然后全班進行比較,找出自己賬單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會在每年清明節(jié)帶著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回顧烈士度過的艱難歲月以及英雄事跡。
四、評估教學教學,使教學在生活中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對于人類的社會生產(chǎn)以及歷史進步都有其重要意義,這一真理同樣適用于教學工作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將課本上的知識在生活中付諸行動,更好地達到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我會在教學當中對于學生的實踐情況給予評估,這種評估有別于單一的,只看重成績的片面評價。而是通過學生、教師以及家長三方面的觀察和反饋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做出詳細的評估,并針對其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對于做得不好的地方給予及時的心理輔導和糾正。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成果,使這些略顯蒼白的要求在實踐當中逐漸鮮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約束自己。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生活化教學是課堂“活”起來的重要途徑,需要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進行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創(chuàng)新、嘗試以及改進,只有如此,才能夠不斷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從而間接性地推動整個社會文化素質(zhì)以及思想道德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郭明.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中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03).
[2]潘茂春.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yōu)勢及不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9).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