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摘 要:就語文課堂而言,應該從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主體定位、課堂互動方式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讓語文課堂教學不斷發(fā)展革新,達到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觀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把教學課本當作工具,用課本來引發(fā)對語文知識的探究,這就需要在教學設計上有轉變。
一、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程設計
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改的核心思想,因此課改中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古詩詞的賞析課程設計就可以先由學生來講述自己的理解。在把握詩詞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看法,而是要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教師可以對詩詞的大意、寫作背景、文化內涵等方面做深入的介紹,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理解去更清晰地領會詩詞的意境。
二、課堂問答方式轉向由學生提出問題
我們知道,一切思維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作為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例如,在《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討論過程中,很多學生有著千奇百怪的想法,有的學生會問:“烏鴉為什么不用吸管來喝水?”有的學生會問:“烏鴉總是上狐貍的當,烏鴉聰明嗎?”這些問題或許和課文沒有太大聯(lián)系,但都是經(jīng)過學生思考而得出的,于是我在課堂上會和學生進一步討論吸管從哪里能得到,甚至熱飲不能用吸管這樣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自主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在教學《愛如茉莉》時,我把它作文一篇習作例文來講。習作例文擔負著指導閱讀和指導寫作的雙重任務。也就是說,不但要求學生能在教師的輔導下讀懂課文,而且要求學生掌握本課的寫作方法。因此,在指導閱讀后,我會向學生布置一篇作文。題為《我贊美××》《我愛××》《我愛學校的××》等,這樣做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閱讀的興趣,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總之,語文課業(yè)是一門發(fā)放性的學科,所涉及的領域最為寬廣。課改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探索和研究新教學方案的機會,語文課堂教學也會在其引導下變成學生的樂園。
參考文獻:
[1]王東生,浦國亞.新課標:語文教學觀念的革命[J].綜合天地,2004(07).
[2]馬慶湖.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3(05):29.
[3]倪文錦,謝錫金.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