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謝芳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有兩個方面極其重要,即閱讀與寫作。如何才能尋找到語文閱讀和習作的契合點,開展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語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工作中需要著重探究的內容。對于教師來說,要緊緊把握住這一契機,鼓勵學生去發現和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懂得從中收獲感動。當學生懂得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并獨立思考的時候,教師要放手,去讓學生明白,并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用贊美的詞語去表揚學生的行為,并以此為榜樣,讓學生對生活充滿期待。
關鍵詞:小學語言;閱讀與寫作;契合點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并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和寫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閱讀方面,要求學生“能復述敘事性的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作方面,要求“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從上面的論述可見,閱讀和寫作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環節和關鍵。而閱讀和寫作是互動促進的關系,寫作的基礎是閱讀,閱讀的體驗、實踐、深化是寫作,只有找到了閱讀和寫作的契合點,把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對寫作的靈感,學生才能把閱讀的感受靈活生動地描述在寫作里,才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只有讀寫一體化,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引導學生留心觀察體驗生活,提高自主閱讀與寫作能力
藝術家羅丹曾說過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教師要教導學生多留心觀察發現生活當中的新生事情、美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時還要讓學生注重積累語言材料,多閱讀書籍,拓展文章閱讀的范圍,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目的及立意,記錄文章中的美好詞句,豐富自己的語言存儲庫,不能“書到用時方恨少”。觀察、發現、積累的過程很重要,反饋、吸收的過程亦很重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給予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機會,更加要給予學生疑惑的機會,比如:習作“觀察一種動物”教學中,一個學生把“蟬”作為主題來探索、發現。“蟬”作為夏天常見的動物,大部分學生能夠大致說出它的樣子和它發出來的吱吱的聲音。而這個探索“蟬”的學生,他利用自己的細致觀察,積極尋找圖書資料,認真做好筆記,在課堂上向大家介紹了一只更加形象立體的“蟬”——“蟬”是一種弱小的動物,全身呈黑色,一雙透亮而寬大的翅膀拖在尾后,兩只又圓又大的復眼長在頭頂上,有三對足,且腹部會發聲。蟬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它們所掙扎出來的時間只為了一個短短的夏天,為了這個夏天從土地里花了3年、5年,甚至17年的時間才來到這個世界上,并且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他從“蟬”身上懂得并且學習這種無畏的精神,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時間,用自己的毅力堅持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對于學生這種敢于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索、積累的過程,教師應當給予充分的贊揚與鼓勵,并著重教導學生如何具體描寫事物,并且從一個事物當中深刻明白里面的意義與道理的方法。
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并且與學生進行溝通。如果一個學生遇到了好奇的事物沒有去及時發現,就會無法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此時,教師就是他們生活中的積極引導者。在課堂上的學習固然重要,但要讓學生走出教室,貼近自然。比如:在春天的時候,讓學生去教室外面,感受大自然的新生事物,指出學生不認識的事物,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合作探究,查找資料了解新事件特點,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寫對新事物的認識與感受,多引用自己收集儲備的詞句。教師還可以告訴學生,喝一杯白開水的時候并不能感受到其中的味道,如果在杯子里面加一勺糖或者蜂蜜,學生可能會更加細心地去品嘗這杯水,而寫作也是如此。如果在里面不加以修飾的話,文章就顯得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教學需要靈活又幽默有趣。
二、從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入手,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還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通過講故事或讓學生讀名著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一些動畫、電視或者圖片引起學生的關注,要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最想寫的,鼓勵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寫出自己的新想法,新發現。例如:學生上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讓學生感受中華經典詩歌魅力的同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體會詩中作者思鄉之情,教師可以請那些外地的學生來暢談自己對故鄉的情感,進而激發所有學生的思鄉之情或喜鄉之意。最后以《我愛家鄉》為題進行寫作,學生積壓的情感一下子就抒發出來了。
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對游戲的興趣要遠遠高于學習,教師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體驗游戲活動,游戲體驗活動對于學生學習以及性格養成十分重要,可以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懂得學習,懂得合作,懂得感悟生活。同時要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記錄下每一個活動的感受。通過時間的積累,堅持不懈努力,學生不僅能從生活中培養閱讀能力,而且能從生活中培養自身的活力。一個有活力的學生就會有發現的眼睛,從而去發現生活獨特的美好,進而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積累自己寫作素材,在寫作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聯想的空間更加廣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
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經歷不足,往往在寫作上出現困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通過閱讀使學生能夠對周邊的事物進行領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優秀作品中產生深厚的閱讀興趣,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時刻教育學生自覺去學習,自覺去發現。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讓學生把書本知識更好地接納吸收。例如:《爭吵》一文中一個關鍵詞“朋友”,學生往往淺顯地明白朋友這一定義,然而并不知道朋友對他們來說有什么意義,也不知道怎么去維護友誼,學生現在對這些東西比較難以理解,不過可以通過語文教師的解釋,讓學生明白身邊的人就是朋友。懂得珍惜友誼,觸發學生的情感,觸發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教學的最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尋找“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誼”,描寫自己與朋友間的一兩件事,來展現你們的友誼。在語文教學中要通過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多讀書、多積累來開闊眼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佳詞名句、精思妙理等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廣積寫作的“糧草”,這也是解決學生作文“有米可炊”,不為作文而愁的一條有效途徑。
總體來說,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以及年齡的成長規律,從多方位及多角度去探索,結合各方面的方式方法,尋找到語文閱讀和習作的契合點,進行有效的整合,激發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潛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和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舞好閱讀和寫作兩柄利劍,雙劍合璧,就能讓學生讀起來情趣盎然,寫起來妙筆生花。讓學生不僅會寫作,而且愛好寫作。
參考文獻:
[1]葉家文.關于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契合點探究[J].亞太教育,2015(15).
[2]伍瑩瑩.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契合點淺析[J].新課程:小學,2012(10).
[3]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4]申巾英.小學中學段習作教學中以讀促寫的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