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鎮生
摘 要:在我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成為教師所面臨的最實際問題。小學數學學科重于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教師應該懂得引入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在參與的同時體會知識的內涵,并領悟到如何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這便是“體悟”教學理論。體悟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效提升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使數學課堂更具有趣味性,氣氛也更加活潑。針對如何運用體悟理論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問題進行幾點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體悟教學
體悟教學是從學生學習特點出發,遵循學生發展特點,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論,通過大量的實踐發展,體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非常顯著。采用這種教學方式的小學課堂上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其知識、情感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發展,這種體悟教學成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金鑰匙。
一、體悟教學概述
所謂的體悟教學是通過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比如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或者交流方法,或者是設置一些問題,使學生愿意參與到教學中,并從中獲得相關生活體驗以及學習經驗的方式,這種方法側重于學生的參與,目的是要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這里的體就是體察、體會,是教學中的手段、方法和途徑,而悟則是領悟、感悟,也就是結果和目的。這是一種科學化、合理化的教學手段,非常適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使用。
二、如何運用體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1.巧設情境,于積極探索中體悟
教師從這個階段學生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出發,合理創設情境,用生動直接的方法帶領學生在情境中體會和感悟,進而對數學產生興趣,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
比如,進行“減法運算意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將教學要點合理融入故事中,注意逐層遞進,層層相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隨著教師的引導展開思考。教師首先可以這樣講:“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住著一位老人,老人和一只猴子做伴,并且每天都會將桃子分給猴子當作食物。”說到這里,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畫有9個桃子的課件展示出來,并提問“這是老人一天給猴子的桃子個數,大家數數看是多少個?”學生在數過之后回答:“9個。”這個時候,教師接著提問:“如果老人早上給猴子4個桃子,剩下的晚上給,那么晚上猴子可以得到多少個桃子呢?”學生計算之后回答:“5個?!崩先嗣刻於冀o猴子桃子吃,時間久了,猴子覺得桃子給得少,竟然開始鬧脾氣了,老人也不著急,他告訴猴子:“以后每天早上給5個桃子,晚上4個。”猴子聽了開心得不得了。老人也得意地笑了,然后教師總結性提問:“為什么老人最后會得意的笑呢,猴子真的得到更多食物了嗎?”學生聽這樣提問會立刻進行思考,然后也不禁被猴子的行為逗樂了,課堂氛圍也活潑起來。很多學生舉手回答:“猴子每天還是吃了9個桃子,不同就是早晚的分法不相同而已?!边@種講故事的方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更加愿意去了解減法預算的實際意義。
2.加強溝通,于拓展延伸中體悟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強化溝通,是增強學生體悟的重要手段,學生認知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并組織學生建立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體會新知識。
3.積極反思,于深究總結中體悟
教學反思實際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學評價的作用相似,它是小學數學教師發現自身不足,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在反思中探究和總結,進而提升教學效率。通過反思學生思維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得到很好解決,進而形成一種新的認知策略,能為下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文針對小學數學中的體悟教學法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并鼓勵學生積極投入數學教學活動中,還原學生的學習主體本質,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自己體會到知識要點,不僅能夠更加扎實地掌握知識要點,還能夠提升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更加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劉麗華.小學生數學語言學習的指導[J].教育評論,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