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群
摘 要: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對學生的提高很重要,如果學生只是學習知識而沒有思維能力,那么這個學生就不會靈活地去應對數學難題,在學習過程中將很難進步和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能力培養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能力,這樣他們才能高效地學習數學。小學是學習的開始,在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和習慣對以后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訓練思維的聯想性
聯想思維是一種表現想象力的思維,是思維能力培養和發展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先進行聯想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思維達到一定深度。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些題目的解答需要學生用數學轉化思想,才能使解題思路簡捷,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題目訓練學生思維的聯想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訓練思維的廣闊性
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狹窄,那么就會出現題目一旦變化學生就不知所云,感到無從下手的情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增加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的狀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解題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多次訓練,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思維能力。只有學生的思維廣闊,學生才能在學習時考慮得更加具體、全面,有較強的思維能力。
三、激發興趣,訓練思維的積極性
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礎,只有學生對這一學科感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配合老師并培養能力。小學生還處于好奇心很強的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和學生交流并聯系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以設置問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角”的認識時,教師要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見過的角,當提到墻角時出現了不同的看法,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個“謎”學完了角的概念后,再來討論認識墻角的“角”可從幾個方向來看。這樣學生就會很積極地加入到課堂中,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僅學習了知識,還培養了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需要學生思考、探索的學科,在數學的學習中學生要具備一些轉化或發散思維能力,這樣學生才能高效地學習、進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多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王冬元.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J].好家長,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