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潤香
光陰似箭,我已送走了兩批小學畢業生了,前不久一位同事來是向我取經——如何做好一年級新生的管理?下面我就近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對小學新生的管理談談我的體會:
一、扮演角色,讓新生消除陌生感
小學新生入學的第一天是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走進教室,他們對父母非常眷戀,走進新的生活環境,要適應這個新的環境,需要一個過程。如果班主任能給新生多一點家的感覺,由班主任來扮演父母的角色,他們的過渡會順利一點,會為以后的管理打下好的基礎。
1.記住孩子的姓名
入學的第一個星期,一定要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最好和乳名一起都記住。當孩子調皮時,可以直呼他的大名,教育他;當他受委屈的時候,可以用乳名喚醒孩子,增進師生的感情,轉移注意力,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老師因為喜歡他,才記得他的名字。
2.稱呼要有新花樣
對一個人的稱呼,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孩子也不例外,不管在課堂上還是課間,叫學生時,不要稱呼“某某同學”,而是“某某孩子”,不喊“同學們”,而是“孩子們”,還要注意用禮貌用語“請”“幫個忙好嗎”“謝謝”等,讓孩子們感覺到父母就在身邊,老師就是父母,倍感親切。
二、常規教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于是在第一周的入學教育中我要求學生必須做到:
(1)課間要把本節課的學習用具歸位,整理好裝在書包里,再把下節課用的學習用具準備好,放在抽屜里,并把自己周圍的垃圾撿起來,放在垃圾箱里,再出去玩。(2)上課不準隨便說話,有問題先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再說,也不準隨意下座位。(3)上課認真聽講,不搞小動作。學生只有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他的思維才不會開小差。(4)獨立、認真、按時完成作業,每天及時改錯等。一年級時我特別注意,每天甚至每節課都強調,等孩子到高年級時,不用我提醒,下課學生出去后,桌子上干干凈凈,看不到一個本子或一支筆,教室衛生也保持得非常好;上課紀律也非常好,作業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慢慢地駐扎在了每個孩子的心里。
2.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學生有直接影響,因此,我以身作則,剛開始,打掃衛生自己動手,邊掃邊告訴同學們要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尊敬長輩,幫長輩做家務等,反應快的學生,也拿著掃把開始掃地,這時我再手把手教他們如何掃地,時間一長,教室里常看到孩子們掃地、撿垃圾的身影。
三、教學常規,讓孩子做事變得規律起來
規章制度都是人制定出來的,只要適合這個環境、這里的人,就可以了。在一個班集體中,一定要建立制度,但是一定要讓學生能接受,而且要嚴格要求,讓學生懂得,紀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最基本的保證。可以把規章制度編成小兒歌,老師說前半句,學生接后半句,如學生總也安靜不下來,教師說“小嘴巴”,學生接“不講話”,一下子,教室里就安靜下來了;上課坐姿不好的時候,老師說“上課時”,學生說“坐端正”;教師說“小手”,學生說“背后”等等。這不是強迫,而是時間長了,就變成不成規矩的規矩了。
四、公平、公正的評價機制,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高漲
一年級新生剛入學,“評價”對孩子來講十分陌生,孩子講究的就是實在,所以要求不宜過高。一年級學生喜歡聽好話,渴望得到表揚。對他們的評價不但要口頭表揚,還要付諸于“實際的表揚”。合理地利用時間、場合及時對孩子的作為給予充分的肯定,非常有必要。
1.建立競爭機制
全班同學的名字、照片一一對應,建立紅花臺,張貼在教室最顯眼的墻面。如課堂積極發言、紀律好,及時口頭表揚,一節課能連續積極回答問題發一朵紅花,獎勵一面小紅旗貼在該生的名字下方,同時,激勵其他學生,說:“其他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孩子,老師看看,這節課,還有誰能像××小朋友一樣,得到更多的小紅花。”等之類的話語。
2.做好階段性總結
充分利用班會課,及時對本周學生的紀律、衛生、學習等各種表現做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對表現非常好的、有進步的孩子,給予不同級別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如考試前一、二名者,一個月內有一次不寫作業老師不追究責任的機會;一周內得到三個小紅花的可以得到一面紅旗和一個蘋果,得到獎勵,學生開心,同時家長也可以及時了解到孩子的成長動態,這是家長最愿意看到的。孩子們有了第一次受表揚的感覺,還會想找到更好的感覺,這樣就更容易吸引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五、做好家訪,發揮好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家訪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主任要主動和班里所有的家長取得聯系,學期初制訂一個家訪計劃,每周與兩到三名家長開展家訪,可以是電話家訪,也可以是去家里家訪,優秀生和學困生都有。優秀生家訪,先談談孩子最近在學校的表現,再了解孩子最近在家的表現,最后了解家長在家是怎樣教育孩子、怎樣輔導孩子等,學習汲取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學困生家訪,先了解孩子在家最近的表現,再談談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有必要時可以動員全班學生給予學困生一定的物質幫助,這一項的實施,一定要注意保密工作,不要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總之,家訪是一定要用一種對孩子充分肯定的態度與家長交流,讓家長不由自主地與你配合。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瑣,繁瑣而又細微的工作,也許我說的不一定全部實用,但是方法總是人想出來的,我相信,只要付出了總會有一定的收獲。
參考文獻:
孫娜.小學新生行為習慣的養成[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