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莉
【摘 ?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語文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背誦,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作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要求學生對生活和事物具備感知能力,并能用語言訴諸書面。
【關鍵詞】構思 ?素材 ?創新 ?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46
語文作文一直是教學中的一根軟肋,一方面,作文水平不容易取得快的成效,很多學生和教師都認為寫作需要天賦,為自己的不足找借口。確實有的學生情感比較細膩、對事物和生活感受深刻、語言也優美生動,這是和天賦有一點關系,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這部分學生從小基礎好。初中階段學生的語言和審美等都在迅速發展和建立的時期,因此現在積累和學習一點都不晚。
最常見的問題是學生寫作文亂寫一氣,沒有章法,教師首先應該幫助學生形成構思作文整體結構的好習慣,不要想到哪寫到哪,往往導致文章廢話連篇,語言顛三倒四,沒有邏輯和順序,一個意思來回說,語言啰嗦不簡潔,讓人一讀就覺得沒有文采。不少學生感覺寫作文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下手,尤其是開頭,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寫,教師就應該讓學生養成寫作之前先定主題和中心的習慣。
初中階段作文仍然是以記敘文為主,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作文的要領,首先就要學學生會寫法,就是構思。例如寫一篇記人的作文,首先應該為這個人物確定一個特點,抓住一個特點來寫,每個自然段從哪個側面或者哪個故事來說明這個特點,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話可說,這是基本的寫作要求,然后才是語言的提煉和修改。逐步的學生知道怎樣來表現一個人、表述一件事,又不會使作文松散,做到文章主旨明確,結構清晰。
在具體表述過程中,學生雖然知道了整體結構設計,但是在語言的表述上還是不知道怎么具體講,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模仿,為其提供一些優秀的范文,讓學生模仿,但并不是抄襲。模仿是為了更好的超越,讓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建立自信,自己體會寫作的方法和要領,見效比較快。例如在學習了從朱自清《背影》之后,學生可以模仿寫《爸爸的背影》,讓學生在比較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在語言技巧上主動有意識地進行改進和提高。
學生感到沒有什么可寫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缺少對生活的觀察體驗,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寫景作文,學生春天只能想到小草、花朵、春風、春雨,使其禁錮在一些老套的內容里面,對生活沒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有一次寫作文正好第一節課就下雪了,我靈機一動,就讓學生寫《雪中的校園》,我要求學生課下走出教室,認真觀察雪中校園的景色,下課之后同學們有的認真走到校園中觀察起來,有的學生則開始打雪仗,第二節課我先問學生下課都看到了什么,課間在雪中,在校園里有什么收獲和體驗。學生說了很多,在第二節課,學生很快就寫完了作文,并且很多同學不僅寫了校園的風景,還寫了雪中校園里面的學生和老師,內容充實,語言也很好。由此可見,學生并不是真的不會寫,只是平時對生活不留心,沒有積累素材。
因此我首先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把每天遇到的人和事寫下來,并寫上自己的感受,積累豐富的情感素材,養成表達自我的好習慣。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素材,優秀的文章、故事等,通過閱讀使學生豐富視野、擴充知識面,一些語言比較好的句子要求學生背誦加深印象和體會。平時寫文章要引導學生回憶這些有用的素材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面去。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使用學校的圖書室和書店,多去閱讀一些《青年文摘》、《意林》、《讀者》、《故事會》等,積累課外材料。
專項練習是訓練學生習作的捷徑之一,例如為學生展示一些比較好的開頭,像開門見山式、故事導入式、回憶式、設置疑問式等,通過分析鑒賞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開頭方式進行專項訓練,一個好的開頭往往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要多開展專項練習,比如句子練習、段落訓練,時間短見效快,學生又能產生興趣,不少學生一聽寫作文就愁得慌,但是把一篇作文分成多個模塊單獨訓練,學生就會覺得很容易,不會那么排斥,寫作熱情也就被激發起來。
專項練習比較重要的是關注學生語言的運用,初中學生寫作文常見的毛病是,千篇一律,只要一寫人的眼睛就是炯炯有神,一寫人的眉毛就是柳葉彎彎,既俗氣又老套,寫作文就是照搬俗舊的內容,導致作文生硬沒有情感。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尤其是在作文中,怎么才能擺脫老的語句的束縛?我認為首先最重要的還是學生寫作要有情感的投入,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某個角色,帶著情感來寫作,不要生搬硬套。
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寫作語言要有新意,避免使用套話。例如對于描寫人的外貌進行專項訓練,詳細刻畫自己熟悉的人物,至少一百字。再者讓學生閱讀新概念作文,對作文的寫作手法進行專題學習,在寫作技能上不斷翻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方式,打破一寫記敘文就打流水賬的毛病。
作文寫作是對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考察,不僅需要日常有豐富的知識積累,還要把這些素材進行融合,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加入自身的情感體驗。寫作需要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對生活有積極的態度和向往。如果單純的開展課堂教學,學生整天禁錮在枯燥的只是里面,知識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只有學生體驗的加入才能使知識實現整合和重構。我建議教師鼓勵學生多與朋友、家長交流溝通,假期多出去參加社會活動,豐富自身的閱歷和人生體驗;學校也要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或者假期與社會合作組織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與社會、他人接觸的機會和空間,豐富學生的生活和視野。
例如班級定期舉辦出游、學校組織學生自愿去敬老院等社會公益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認知和評價,實現整體素質的提升、文學題材的豐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也是要分階段的,例如初一學生對于形象性的作文內容比較感興趣,要多設定一些和童年生活相關的作文題目;初二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初步的發展,訓練學生的作文寫作技能作為重點;初三階段設置一些內容比較深的題材,教師根據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不斷把作文題目和要求深化,促進學生作文技能的持續提高。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敘述我們發現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師自身要不斷豐富教學理論和專業素養,綜合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優異的學習環境,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才能真正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