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軍
【摘 ? ?要】小學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教師要認識到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為教學貢獻自己的力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創新教學方式,鍛煉學生的能力和思維,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真正做到為學生的學習著想,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本文就高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作了簡要闡述,希望對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年級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44
數學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據重要地位,小學是學生數學生涯的開始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習將會影響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眾所周知,小學、初中和高中時期的數學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在學習過程中任何階段出現了問題都會影響以后的數學學習,并且這樣的問題越到高年級越明顯,因此,小學階段教師要肩負起自己的教學重任,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不會因為基礎知識的不足而出現瘸腿的現象。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生積極性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前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增進師生雙方的相互了解,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為教師提供教學上的指導,在交流中教師能對學生的需求更加了解,這樣在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時,教師會考慮到學生的真實需求,使得教學方案更加適合學生。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交流能夠更加了解教師的脾氣秉性,從而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對教師往往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這樣勢必會造成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由于對教師的不了解而產生緊張情緒,通過相互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更加放松,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雖然同為小學生,但是高年級的學生與低年級的學生之間也存在差距,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高年級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也在發生變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以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并且,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學生更有自己的思想,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關心學生,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激勵學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特點是愛玩,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住這一點,并且將學生的這一特點與教學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才能更適合學生。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節課堂氣氛。
在當前高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不能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養成懶惰的習慣,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會使得課堂氣氛沉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主動性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制定明確的分組,在分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依據好壞相搭配的原則,保證各個小組之間的水平能夠大體相同,這樣才能保證各個小組之間的相互配合,不會因為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而影響學習的正常進行,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按照這個分組進行教學,給學生制定明確的任務和目標,讓學生相互合作和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要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
三、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投入也不斷加大,相比于以前的教學資源,現在的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當前的教學設備,為學生創建更好的教學環境。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個人素質,掌握當前教學資源的使用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當前較為廣泛應用的是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如,在小學四年級學習幾何初步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將具體的幾何圖形通過大屏幕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幾何的初步知識。
此外,在學生的課下時間,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相應的討論組,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實時交流,幫助學生解決課下時間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和鍛煉學生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教師的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拉近學生與學科之間的距離
高年級的學生隨著思想的不斷發展,對學習有了自己的想法,受社會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只喜歡上自己認為將來對自己的發展有用的學科,而對那些自己認為沒什么用處的學科興趣不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生活的用處,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積極性。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教學內容的生活化,這樣不僅能夠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還能降低學生理解問題的難度,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某些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最好選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題目,這樣的聯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創設問題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通過問題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得到提高和集中,養成學生愛思考的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上通過設疑、讓學生一步步跟著教師的進度,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這樣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課堂氣氛也能活躍起來,能夠帶動大多數的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自身素質,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小學階段就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加強他們在課堂上的主人翁精神。通過合作學習、創設問題情景、進行生活化的教學等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保證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學習觀念,促進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