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龍 計冬梅
摘要:通過對外國文學中譯本特點的研究,客觀分析外國文學對本土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的影響,探討外國文學和民族文學語境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地認識外國文學中不同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的異同。
關鍵詞:社會 意識形態 外國文學 翻譯
外國文學對民族本土文學和社會文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社會文化語境和不同民族意識形態之間相互影響也非常大。外國文學翻譯過程中,主要是以歷史、文化和當時時代背景進行翻譯,也就是要從歷史角度客觀深入地進行分析,了解社會文化意識形態進行翻譯工作,這樣翻譯的作品才能夠非常契合真實歷史環境。
一、社會意識形態和翻譯策略文化價值取向
從宏觀角度可以看出,對于外國文學翻譯主要包含意識形態語言內容轉化和價值取向方面問題。不同文化取向和特定語境下社會意識形態都有必然聯系,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于不同社會文明接受度也在不斷提高。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的時候一方面會對外來文化的異質因素,對現有意識形態進行一定破壞;另一方面就是傳統文化思想根深蒂固,會造成一定文化過濾,需要從翻譯過程中對意識形態部分進行一定文化操縱和改寫。20世紀初,文化交融和共筑意識也非常明顯,不僅繼承傳統文化,同時還吸收外來文化,采取包容的心態面對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二、意識形態和翻譯外國文學內在關系
翻譯者要根據當時的社會文化意識和西方社會文化意識進行相對應的分析。在政治上,我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和西方社會民主思想有著非常強烈的反差;在宗教認識上,中國傳統道教和佛教思想也根深蒂固,道教、佛教和西方基督教都是非常不同的宗教派別,基督教傳入中國并沒有像佛教那么盛行,和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很大差異。西方意識形態中,對人性尊重超過了禮教的膜拜,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洗禮后,理論上已經達到非常開放的程度,不論是文化、政治還是道德層面,都和西方文化意識形態有一定相對應的和諧和改革,舊的封建意識已經消除,取而代之的是人人平等的思想觀念,人們對于基督教的態度也從盲從到接納。在翻譯外國文學過程中更是非常注重對于意識形態的理解,不斷克服文化差異化和語言障礙,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意識形態對于翻譯外國文學作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意識形態對于翻譯改寫的影響
以狄更斯的《大衛·考坡菲》的三個譯本為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社會意識形態對于文化價值取向有非常明顯的不同。
1.不同的個體意識形態結構對于翻譯的影響都是非常不同的,會受到宗教意識、倫理道德和政治意識影響。同時,不同的個體意識形態也會對翻譯有非常大的影響,通過對于翻譯策略的改寫,可以從不同領域進行一定的調整,這就需要具有非常強烈的文化意識的翻譯者進行外國文學翻譯工作,不能對于西方文化宗教等有排斥心理,要從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方面對民族意識進行合理維護。
2.意識形態有社會意識形態和個體意識形態。一方面,個體意識形態可以反映社會意識形態,社會意識也同時會反作用于個體意識形態。對于西方外國文化要有包容的心態,尊重西方文化,這樣才能將西方文學翻譯工作做到更好,意識形態具有一定差異化,就會導致對于文學作品理解不同。另一方面個體意識形態也反映出結構上的多重性和復雜性,不同意識形態領域也存在不同的文化差異,有時候個體的意識形態會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就會出現復雜結構形態,這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進行合理的轉化,在宗教和倫理上進行一定程度的高度區別,面對不同文化背景要能夠及時進行合理劃分和歸納。意識形態結構具有多重性和復雜性,首先理解轉換的前提,理解需要意識滲透,進行一定的歸納和總結,其中會蘊涵比較復雜的系統問題,對于翻譯的研究主要趨向于轉換的結果問題,本土意識形態對外國文化翻譯轉換策略具有一定宏觀文化價值取向,社會意識形態對于翻譯轉換具有一定的文化導向作用,面對不同的人群、文化和讀者,需要進行一定的語境的分析,從翻譯文本制定翻譯過程中的策略,這就會受到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的影響和制約。
3.意識形態分為社會和個體之分,個體意識形態反映社會意識,社會的人必然會受到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無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或者是相同文化背景下人翻譯的作品,都是對自己主體的文化認同,也會存在不一致的問題。
四、結論
外國文化翻譯轉換工作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不是單純的源語文化地位能夠決定的,也不是單方面地受制于社會意識形態的,從意識形態角度研究翻譯外國文化文學作品,可以非常直觀地認識到轉換的特性和作用,充分認識到傳統翻譯的不足之處,也可以認識到翻譯中更多是需要對于語言能力掌握和對于外國歷史文化的認識水平。
參考文獻:
[1]部鐵軍.鄭振鐸與外國文學[D].長春:吉林大學,2013.
[2]盧志宏.新時期以來翻譯文學期刊譯介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
(作者簡介:張艷龍,男,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方向:外國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