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牟孝梅

遵義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課題來源:遵義師范學院教育部高等學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
教研課題:紅色文化設計風格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HYSJD1409
摘要:標志設計是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本文運用貴州豐富的紅色文化元素,結合企業標志設計的具體項目,探索紅色文化在標志課堂中的應用。采用支架式教學法、同伴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的互相穿插使用,把紅色文化元素與標志設計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探索紅色文化進入貴州高校藝術設計的教學。
關鍵詞:紅色文化;視覺形象;項目教學法;同伴教學法;標志設計
作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的遵義師范學院,是黔北地區唯一一所開設美術專業的高等院校。獨具特色的遵義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為推進高校教學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標志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必修課,對其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一直都是藝術設計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面對日益開放的設計課堂教學,地方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課堂教學更應該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積極尋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土文化資源,推進設計課堂教學的發展。
一、遵義師范學院標志設計課堂教學發展方向
1、基于項目的學習
基于項目的教學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針對特定的企業完整地完成一個標志的設計,在實際項目的處理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項目要求,引導學生自發的搜集整理信息,有效規劃時間,并能夠按部就班的推進整個項目有條不紊的進行,實現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提高。在遵義師范學院設計課程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開放的市場和開放的課堂,走校企合作的路線,與企業合作創造“工作式”學習環境,教學效果顯著,不僅為教學帶來了活力,也開拓了教學的實踐活動。校企合作項目的建立不但能培養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推動標志設計課堂教學改革,同時還鍛煉教師的項目管理能力,教學成果一目了然。
2、實踐性教學活動--“以賽促學”
標志作為企業或公司的代表,其最終形象是以視覺符號形式出現的,是企業自身抽象性的理念和其企業文化的形象表達,也是宣傳企業自身形象、推銷其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的有效視覺語言。品牌效應推進了標志設計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標志對企業的重要性,通過招標和比賽征集標志。在標志課程的學習中,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各級別的正規機構舉辦的標志征集,以及針對在校大學生的標志創意比賽,加強交流,明確市場導向,了解未來標志的發展方向,用“以賽促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此種方式的教學之下,學生的標志設計作品既有人文情懷,又能結合貴州紅色文化特色,產生了一批良好的標志設計作品。
二、遵義紅色文化中圖形符號和色彩特征的提煉
1、遵義紅色文化中的圖形符號
遵義會議決定歷史的那一瞬間、四渡赤水紅軍戰斗中的激烈場面、婁山關的險要地形、紅軍山烈士陵園高聳的紀念碑,這些豐富且獨特的紅色文化歷史、革命遺址、紅軍戰士使用過的有代表性的物品,如槍、刀、紅軍八角帽、紅五星、草鞋、馬燈等物品,讓我們能夠充分置身于遵義紅色文化的氛圍內。我們在實踐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了解遵義地方紅色文化的特色,在體會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的基礎上將豐富的情感和這些具體的形象相結合,進而轉化為概括的形象符號,形成一種簡單易懂的直觀性紅色文化圖形視覺符號。
2、遵義紅色文化中的色彩特征——紅色情結
遵義紅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色彩就是紅色,紅色也是最容易讓人產生興奮、緊張、激動情緒的色彩。在遵義紅色文化中,“紅色”象征著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在遵義本土企業的標志設計中使用紅色,能夠突出企業的紅色文化品牌特色。
三、紅色文化命題的標志設計課堂的教學探索
1、確定紅色文化命題——項目教學法
針對遵義本地新成立的一家紅色文化傳媒公司做標志的設計,與企業合作,做校企聯合項目。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綜合素質訓練需要適合的項目和教師的指導,通過與企業合作創造“工作式”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直接接觸真實的項目,把在實踐項目中解決問題的過程變成最好的教學過程。教師在整個項目中引導學生搜集信息,規劃時間,有效推進項目運作,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運用所掌握的信息資源,采用恰當的設計手法,完成全套標志設計,并記錄過程,建立完整的作業檔案,最終完成標志設計任務書一份。
2、實地調研,分組教學——同伴教學法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支架式教學法即建構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搜集資料,對企業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對遵義地方紅色文化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提煉圖形。紅色文化傳媒公司本身就傳播著一種內在的、特殊的“紅色”文化信息,需要借助高效的“紅色圖形符號”傳達公司的企業理念,傳遞“紅色情感”。基于90后的學生更喜歡團隊學習的方式的特點,結合同伴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小組,鼓勵學生獨立探索,協作學習,并做到效果評價的課堂及時反饋。
3、運用多種設計手法和表現技法——啟發式教學
完成了前期的搜集與調查工作后,就進入了標志的構思創作過程,此時怎么表現“紅色傳媒”中的紅色文化成為表達重點。學生經過進行傳媒公司的特點討論,尋找“傳媒”給大眾的印象,找到合適的視覺載體,和紅色元素中最簡單的“紅五星”進行結合。如圖一所示,學生想到了“膠片”這一傳統的視覺點,對“紅五星”進行了簡單的圖形分割后進行結合,再輔以三個小色塊的變化,寓意“紅色傳媒公司”對多元文化現象的包容,整體形象大方,充滿視覺沖擊力。有的同學從影視制作效果的角度出發,利用矛盾空間象征現代影視制作的高科技特點,通過開放的“門”,寓意“紅色傳媒公司的”傳播性(圖二)。合適的創意,合理的表達,學生通過不斷地嘗試完成自我發現的過程,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圖一 ? 學生劉宇標志設計作業 ? 圖二 ?學生穆曉俞標志設計作業
以上是筆者在標志設計教學過程,將紅色文化與標志設計結合的教學實踐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而學生進行標志設計的思維表達能力還需要不斷地鍛煉和長時間的積累。紅色文化進入遵義師范學院的標志課堂的教學改革還需要今后在實踐中進行不斷的探索,為實現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提高,我們需要積極探索,努力進取,不斷尋找突破點。
【參考文獻】
1.程東旺,黃偉良.“紅色文化”的價值形態與德育功能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6-2
2.李鵬程.VI品牌形象設計[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8.
作者簡介:
張麗娜;女;工作單位:遵義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郵編:563002 。
牟孝梅,工作單位:遵義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郵編:56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