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軍
摘要:音樂教育是幼兒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兒童智力的開發有著積極的作用,音樂還是對生活的藝術創造,教師通過音樂對幼兒進行教育,表達對生活的贊美和情感的溝通。教師在音樂教育中要培養兒童的興趣,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這是幼師需要考慮的問題。他們需要創新教學方式,改變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幼兒積極參與,在其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讓他們體驗音樂魅力,享受音樂樂趣。將音樂教育融入幼兒教學之中,使幼兒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及音樂的獨特吸引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融入;音樂教學;探究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當前的幼兒教育,經常會忽略音樂教育,即使有一部分幼兒園關注這個問題,也只是追求專業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兒童的音樂興趣,使兒童享受不到音樂教育的樂趣,阻礙音樂教育發展。從而使幼兒教育缺少音樂的熏陶,導致兒童的音樂天賦無法得到啟發,在生活中對音樂的欣賞也缺乏興趣,鑒賞能力受到局限。因此,幼兒的音樂教育應該引起幼兒園的重視,在幼兒音樂教育上加大師資力度,促進幼兒音樂教育長遠發展。
一、音樂教學分析現狀
音樂是一種輕松、愉悅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幼兒的天性就是天真活潑,他們對于音樂的喜愛往往出于他們的本性,對音樂他們有著自然靠近的想法。因此將幼兒教育寓于音樂教學當中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須要進行的。但是目前,許多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說限制多、自由少、啟發少、模式多等等,這些因素制約了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導致課堂教學中氣氛死板,幼兒體會不到音樂教育的樂趣,情感體驗不充分,致使幼兒對于音樂教育的缺乏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進而導致幼兒學習效率不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也難以提升。如何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是教師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要啟發幼兒,讓他們親身感受音樂,通過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享受學習音樂的樂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跟上教師教學步伐,實現師生共鳴。
二、音樂對幼兒智力的影響因素
(一)感知能力
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可以培養其兩方面的感知能力,一是空間方位感知,幼兒可以依據旋律線,感受自身韻律線的變化。在音樂活動中,幼兒能夠擁有更強的空間方位感知,比如:位置的變化以及隊形的轉變等。二是感覺器官感知。比如:帶領幼兒辨別音高,可以使他們的聽覺,甚至是全身心充分得到鍛煉,極其細微的感受到音高的差異,幼兒如果長期進行訓練,可以提高其耳朵的靈敏度。
一位心理學專家指出:音樂是以聽覺作為基本接收方式,同時以聽覺和動作作為感知,它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幼兒通過感知,將音樂吸收進大腦,會有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會帶動幼兒的興奮情緒。幼兒經常與音樂為伴,受音樂的熏陶,可以使其心情愉悅,對幼兒情感有調節作用。
(二)注意力記憶力
音樂是聽覺藝術,可以培養幼兒記憶力,在其欣賞音樂時,對音樂的一些節奏特點,有自己的辨別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兒的聽覺能力。
音樂有直觀性,它能刺激人的感官,由此引起記憶等相關心理反應,對于整齊的音樂節奏,不僅易于上口,還能進行大腦存儲,實現記憶加深。同時,教師在教授歌曲時,要選用恰當的工具,運用生動的語言對歌詞內容進行表述,比如:教師在歌曲教授時,對歌曲內容加以改編,可以通過故事圖畫的形式講給幼兒,這樣做可以使兒童感興趣,又能記住歌詞,同時增強了記憶力。實踐證明,音樂對于兒童的記憶力鍛煉有很大幫助。
(三)想象力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所表述的內容是無形的,看不見也摸不到。它們存在于人的想象中,并通過想象轉換為情感。舉例說明,教師在《春天來了》這首歌的教學中,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美麗的春天,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會從歌詞中仿佛看到美麗的春天,有大雁、小草、綠樹和鮮花。在腦海里形成了這樣一幅美麗的春景圖,幼兒爭先恐后的表達自己想象到的畫面,有的說看到鮮花,有的說看到綠地,還有的看到燕子。這樣的場景說明了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可以促進想象力的發展。
(四)理解力
學習音樂不僅是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還可以提高幼兒的理解力,這對于他們以后的生活學習都是有幫助的,教育心理學指出,發展智力核心,是要培養創造性思維,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啟發幼兒的創造思維。
三、促進音樂教學
(一)快樂的音樂教育
快樂教育是指幼兒在教育中感受到快樂,教師結合幼兒的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從而增進師生感情,幼兒可以實現全面發展。對于幼兒音樂教學要抓住學習目標,不僅是注重音樂的情感體驗,還有樂趣的需要。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其掌握音樂知識,提高音樂技能,發揮其主體作用。
游戲是幼兒的最愛,音樂游戲活動吸引幼兒參與其中,因此,在幼兒的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入游戲活動,使幼兒在游戲中學到相關音樂知識,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從實際出發,選擇適合教學內容的音樂游戲展開教學。
(二)幼兒審美的提高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本質是審美教育。教師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幼兒的審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進而培養其音樂素質。提高他們參與音樂的積極性,培養其音樂情感,增強其對音樂的審美鑒賞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音樂旋律,根據音樂旋律的高低和節奏的快慢表達不同的情感,以此來刺激幼兒感官,將音樂旋律與教學相結合,使幼兒體會到美感,培養其審美素質,進而形成審美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的音樂教育非常重要,而音樂作為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表達方式,只能通過聽覺來感受,在教學中應采用直觀教具,這樣可以使幼兒通過直觀教具觀察到具體形象,并與視覺結合起來,進行聯想和想象,從而獲得音樂形象。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例如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美,努力學習的美等等,促使幼兒道德觀的樹立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積極向上的審美觀。
【參考文獻】
[1]李亞南.音樂在幼兒教育發展中的作用[J].美與時代(下),2011
[2]李競艷.素質教育寓于音樂教學之中[J].中國校外教育,2011
[3]李曉君.幼兒音樂教育活動游戲化策略研究[J].音樂時空,2013
[4]王倩.素質教育理念下幼兒音樂教育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