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
摘 要:優勢視角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框架和指導思想,更加注重學生的潛能和優勢,關注師生的平等關系以及學生的生活環境。優勢視角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道德和責任,優勢視角的遵循和采用,會更多地看到學生的閃光點,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
關鍵詞:優勢視角;高職教育管理;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5-0235-02
高職院校作為大學生教育系統的一部分,具備大學教育的普遍特點,同時自身的特點也十分明顯。所公認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入校學生在高中的成績普遍處于中等或者中等偏下水平。無論這種學習能力上的差距是源自自身還是源自環境,當學生踏入大學的校園,都將成為過去式。而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管理工作都將在這一基礎上展開。
一、高職學生的素質現狀
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里波動明顯,性格并未成型,受家長、老師或者社會的影響較大。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呈現出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識,在面對學習、生活和社會時比較樂觀、積極進取。但是仍有一部分學生存在讓人擔憂的心理狀況,比如:自卑、迷茫、自負、憂慮抑郁、得過且過、自暴自棄等。
輔導員和學生的日常接觸較多,能夠相對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在職責之內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面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通常的做法是針對這一具體問題,通過各種方法使問題得以解決,然后再解決新出現的問題。這種教育管理思路可以稱為“問題視角”。
二、問題視角下的學生管理
問題視角,這種思維模式是以問題為核心,建立于對學生的被動理解上,對問題、差錯給予過度的關注。
1.問題學生標簽化,消解學生主體性和能動性。問題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將學生問題化,而學生一旦貼上問題標簽,便對學生具有“蠶食效應”,久而久之就會改變學生對自己的看法和周圍環境對他們的看法。這些變化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認同,在集體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心。而教育管理在為學生服務過程中,老師處于主動權威的地位,學生被貼上“問題人”的標簽,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傳統的問題視角把有問題的學生獨立出來,在集體生活中產生了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被削減了,甚至有的學生出現一蹶不振、“破罐破摔”的現象。
2.干預方式單一化,忽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傳統的開展工作的模式是:發現學生問題——找學生及學生家長談話——探尋原因——找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問題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大多從問題視角入手,忽視了學生自身與環境互動的影響,并由此進行干預。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會從學生自身去發掘原因,學生個人的特點、性格、行為等方面形成了產生問題的原因。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是由于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家庭環境等方面遇到困惑或逆境而引發的,在尋找問題原因時往往忽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顯然很難真正解決學生的困擾,通常治標不治本,也很難實現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3.工作過程工具化,師生關系不對等。問題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老師常常以專家、家長身份出現,在教育過程里,老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明顯的主客體關系。學生的獨特性、個體性、價值被忽視,教育管理過程被定義為工具化的過程。導致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教育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視的“人文關懷”中人的因素被掏空了。在大學校園里,甚至還會出現叫家長這樣的局面,很多學生不愿意被叫家長,這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負擔,對老師的教誨不接納。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工具化的工作模式,呈現出學生對老師教育的排斥現象,不利于師生關系的良好構建。
三、優勢視角下教育管理工作的內涵
“優勢視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一種關注人的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的視角。運用這一視角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優勢視角對人性的假定上是種樂觀的人性觀,不再專注于問題,而是把眼光投向可能性。優勢視角在評估學生問題和需要時強調將他們的優點包括進來,發掘和運用學生的優點和自身資源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它強調學生的能力、價值、興趣、資源、成就和抱負在滿足自己需要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優勢視角超越了傳統的問題視角的理論范式,其核心內容為以下方面。
1.優勢視角強調教育過程中所關注的焦點應該是學生與環境互動的資源與優勢,而非問題本身。在具體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標是發掘學生優勢,創造資源,開發學生潛能。優勢視角強調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勢,都有他們的天賦、知識、技能或才干,有的較明顯地表現出來,有的則未被發現或調動起來,人與人是不完全相同的。在某種情境下,這種潛能是可以激發和調動出來的,通過個體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在操作層面上,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標應逐步轉移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尋找可發掘的資源,開發學生潛能。
2.優勢視角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應受到尊重,包括學生的尊嚴、主體地位與獨特性。所以教育過程中應優先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對學生個體獨特性的尊重。
3.優勢視角相信學生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改變主要依靠學生自身的優勢,個人的經驗是一種優勢資源。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力量與資源,并具備在逆境中生存下來的抗逆力。在具體工作中,優勢視角要注重學生如何學習、生活、與他人交往,如何走出困境。
四、優勢視角在教育管理工作上的構建和應用
1.承認問題的存在。在開展學生工作時,優勢視角理念不能忽略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在處理學生遇到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講述遇到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宣泄情緒,有利于學生放下心理包袱。在講述自己經歷的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出哀傷、焦慮甚至憤怒的情緒,這有利于教育管理者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境況,了解他們經歷的事情以及他們為改善自己的境況所做過的努力。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者要承認問題是存在的,通過問題來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改變傳統教育方式,使學生從困境中獲取動力。
2.構建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優勢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強調老師與學生相互之間的雙向理解溝通,追求多樣性和個別性。優勢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個遞進過程:交流——理解——解釋——互助。這里的交流是一種師生之間平等真誠的有效交流,在這個互動過程中,使學生處于平等地位,充分尊重其主體地位,老師則扮演指引者、支持者、傾聽者、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師生之間搭建起一種平等合作的平臺,為學生營造一種安全、信任、自在的環境,和他們一塊討論并發現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協助學生從困境中走出來。
3.較少關注問題,關注焦點集中于挖掘學生的能力。問題視角關注如何解決“問題”,忽視對學生自身能力及資源的挖掘,貼標簽的做法又放大了所謂的“問題”。從優勢視角來進行教育管理工作,在實踐上就要求老師較少地關注問題,而把眼光投向可能性,更多地關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學生發掘自身潛能,促使學生形成充滿自信的自我認知,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在我們學校的很多活動中,其實已經蘊含了這種做法。比如各種才藝大賽、歌唱比賽、校園之春等團隊活動,都是旨在發現并放大學生的優勢,促進學生的發展。
4.使用激發學生優勢的語言。優勢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老師使用激發學生優勢的語言。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然而當他們經受長期的困惑時,往往會忘記甚至隱藏自己的優勢。使用能夠激發學生優勢的語言,并用這樣的語言同學生交談,傳遞給學生積極的心態。這種暗含的期待和贊美會增強學生進取心,使他們更加自尊、自愛、自信和自強,奮發向上,并會慢慢發現并承認自己的優勢。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要積極回應學生的成功,并幫助學生去發現自身更多的優勢,有一顆真正關愛學生的心,并能在日常工作的開展中敏感體驗,善于觀察,善于捕捉學生思想、心理、心情、學習和生活的細節,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微笑面對,泰然處之,與學生在思想、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達到以心交心、以情動情,從而真正做到:用愛去感染學生,用心去感化學生,用情去感動學生。當大學生獲得老師積極的關注和較多的贊賞時,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自我認知水平就會提高。大學生在愉悅的體驗中學習,會以積極的建設性的態度來應對逆境事件,相反,那些得不到老師關注的學生,由于自己的能力得不到老師的賞識,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也不會及時向老師求助,就會采取消極的方式應對。根據自身經驗,老師的每一句鼓勵、每一聲贊許都會對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刺激作用,激發學生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5.重視環境因素,將個人和社會環境有機聯系起來。優勢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僅強調發掘學生自身的潛能,也強調人與環境的互動,強調將個人和社會連接起來。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標也由關注學生個體獨特性的同時關注學生生活環境和社會資源的獨特性,挖掘其中優勢的資源和社會影響力量,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優勢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幫助學生發掘環境中的優勢資源和支持力量為工作取向,不僅有助于改善學生當下的問題,更可以形成一種持續的力量,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提高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教育管理工作的時效性。
6.讓優勢視角成為一種思維習慣。優勢視角是一種理論,是一種看待事物,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視角。優勢視角不會自動帶來積極效果,需要銘記于心,落實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種思維模式。優勢視角不只是為教育他人提供了指導,對于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也會產生積極的效果。可以使生活更愉快,避免聚焦于問題,有好的人際關系。合理分配發揮自身優勢和彌補缺陷的時間,實現高效發展。只有教育工作者自身相信并堅信優勢視角是一種好的思維品質,而不只是當作一種教育管理工具,才會更好地利用這一視角來指導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Dennis Saleebey.優勢視角——社會工作實踐的模式[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72.
[2]杜立婕.使用優勢視角培養案主的抗逆力——一種社會工作實務的新模式[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3]田國秀.從抗逆力視角對“問題青少年”實施干預[J].中國青年研究,2006(11).
[4]黃紅.從優勢視角審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導[J].成人教育,2011(10).
[5]田國秀,曾靜.關注抗逆力: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領域的新走向[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