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艷
摘 要:新課程改革標準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更多地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這不僅能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體驗中展開學習,也能有效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就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展開論述,旨在提升教師授課質量及學生水平。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方式;教學理念;課堂教學
語文是初中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熟練地掌握語文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系實際生活,要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發展。
一、生活化教學方式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意義
生活化教學方式是新時期教師使用得最為廣泛的教學方法,它不僅有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生活化突破了傳統教學理念、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的束縛,在使用的過程中,這種教學方式會顯得靈活多變,而不是傳統的枯燥乏味。相對來說,學生都較為喜歡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樂于接受該種方式下的知識教育,值得重視的是,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以及判斷力,真正從本質上改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對策
1.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就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而言,它強調的是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師生在課堂中建立的一種自由、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關系。它要求教師要積極地改變自身傳統的教學理念,要不斷引導學生走出書本,此外,還要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學到書本以外的知識。新時期,初中語文知識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提高學生文字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勢在必行,強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相連是大勢所趨。
2.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為生動形象地進行生活化課堂教學,本文指出教師應積極地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活動形式可謂是多種多樣,比如:在講到有關節日方面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現實生活中的節日,觀察現實生活中人們在節日中的表現,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就能有效地理解課文中人物的語言技巧、動作表情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等。
一言以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地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教育教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生活。
參考文獻:
周和妹.探討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課外語文,2014(2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