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摘 要:在教學中檢索束縛學生個性的舊觀念和舊做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大,如何擺脫這種影響,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更有效地發揮主體性、提高創新力,是目前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創新能力;體育課堂;樂趣
在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養成從發現問題到大膽質疑,最后形成創新能力。課堂是我們實踐的舞臺,怎樣通過有效的手段去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應該多方面地進行思考和探索。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有如下體會。
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體育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體驗課堂,分享勝利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感受、評價最真實,所以體育教師要換位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的素質是必要條件。例如,我擔任高年級教學時,會主動去和學生交朋友,課余時間聊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有的學生在跟我親近后還會說上幾句悄悄話,這樣在不經意間拉近了師生關系。實踐證明,要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就需和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形成平等的關系,學生才能在寬松的環境中發揮創造性思維。
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新課標下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教師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一二年級“勞動模仿操”的教學中,我用激趣法提問:“我們要開始勞動了,請大家思考,一顆種子變成豐收的果實要經過哪些勞動?”“松土、播種、澆水、打農藥、摘果子。”學生把整個豐收的過程說全了。大家帶著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由組合開始練習,學生運用各種方法,充分發揮想象,尋找答案。實踐證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充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訓練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運用啟發性課堂提問
教師要善于將問題設置在情境之中,來引導學生在練習中認真思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多采用啟發性問題進行提問,對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如,低年級的跳繩課,在學會雙腳并腳跳繩的基礎上,先肯定大家,對一部分跳得好的學生表揚,再提問:“還有哪些學生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教大家?”學生聽了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可以邊跑邊跳。”有的說:“可以兩個人一起跳。”還有的說:“老師,我可以單腳跳。”……總之,精心設疑,善于引導,提問得當,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動機,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他們的智力。
四、激勵創新思維的較好方法——采用學生自編自導
體育課教學過程中,運用自編自導能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自編,發揮想象力;自導,鍛煉實踐能力。例如,在三年級武術的教學中,(在基本動作已經學會的前提下)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男女生搭配,小組編一編,動作串起來,看看哪組編出的武術套路有新意。這樣一來,學生在自編、自導、自演的氛圍下組織能力、表演能力、欣賞能力等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創新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激發。
我們的體育教學必須融入“創新”這個靈魂,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為世界時刻在變遷著,體育運動是在發明、創新中不斷進步的一門學科。同時我們教師也應當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我們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成為課堂生動的主角,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有用人才。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