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金剛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是小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提高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積極性
小學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不僅僅涉及美學、史學、地理、政治等學科內容,還涉及很多生活知識。要想讓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投入語文學習中去,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文章,文章中蘊含著濃厚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帶動學生去深思課文,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課文《小池塘》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哪里有小池塘、小池塘的特征和形狀是什么等問題,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觀潮》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這時再來理解課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理解也更加透徹了。
二、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
課文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有效朗讀不僅僅促進了學生掌握課文感情,還能夠感知到課文知識的豐富性,進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得到強化。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學生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聲音要響亮、字音要吐準、吐字要清晰,還要注重朗讀的感情性,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當然,一味枯燥地朗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提高。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可以豐富朗讀的形式,如分角色朗讀、音樂情境朗讀、教師領讀、分組朗讀等等,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三、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實踐活動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生活和社會,結合自身情感體驗和經驗來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愛上語文學科,愛上語文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積極拓展知識范圍,讓小學語文走向生活,如開展校報、黑板報、手抄報、社會調查、雜志社投稿、植樹活動、征文比賽等等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在小學語文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以發(fā)揮朗讀、實踐活動的作用為手段,積極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甘曉娟.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