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敏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其主人翁的作用是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方面的手段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進而改善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進行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積極性
數學學科的學習是諸多學科里難度較大的,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比較高。保證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積極性,可以幫助學生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進行數學科目的學習,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課堂教學的方式,加強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結合,進而使學生在學習中充滿樂趣,有效提高其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一個正確科學的認識,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把握,不斷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逐漸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風格,這也是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時踴躍參與、在數學學習中時刻具備動力的重要前提。
二、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注重改革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學生在單一的教學方式下容易對課堂上的學習產生厭倦心理,這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鑒于此,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使其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注重與實際生活聯系
要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動”起來,教師還要重視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實現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保證其在課堂上具有活躍的思維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動力,這對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程度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進而通過各方面的改進,切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動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沈亞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4).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