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新 易雪玲 歐陽河 鄧志高



摘 要:借鑒國際科技合作評價的研究成果,構建基于校企合作廣度、深度、持續度和有效度的四維度分析概念模型。結合我國政策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要求,建立校企合作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四維評價模型對廣州、中山兩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進行實證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廣州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水平優于中山,但兩市均處于一般水平之上,結論與兩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及職業教育水平相符。因此,此實例分析驗證了該模型是適用且有效的。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四維模型;指標體系
目前,國內學者主要從國家、區域、學校、專業四個層次對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進行分析。從國家層面研究的代表主要有余祖光[1]、龍德毅[2]等。分析區域校企合作現狀的代表有李敏[3]、尚豫新和尚會心[4]、嚴新喬[5]、盧曉寧[6]等,他們分別研究了河北、新疆、寧波、浙江等地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從職業學校類型角度研究的代表有王偉和馮樹青[7]、王鎖榮和朱仁良[8]、孫云志和何玉宏[9]、童云飛等[10],分別對財經類職業學校、建設類職業學校、交通類職業院校、地方性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現狀作了分析。還有嚴忠對珠寶專業,徐迅對旅游專業,袁月秋對營銷專業的校企合作現狀進行了分析??傊覈殬I教育校企合作現狀研究取得了較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其一,定性分析方法與定量分析方法并存,但缺乏系統的校企合作理論指導,研究帶有較強的研究者個人的價值傾向,分析內容的客觀性和方法的規范性有待提高。其二,分析內容廣泛但針對性不強。歸納起來,分析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的內容包含合作特性、領域、主體、影響因素等,研究內容和分析指標缺乏系統性、客觀性、針對性,內涵界定不清楚,沒有形成完整的分析體系。其三,分析結論缺乏可比性,目前的研究主要從合作數量、合作內容、合作問題等方面反映校企合作現狀,或是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觀測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院校、不同類型專業的校企合作現狀,結論的可比性不強,很難全面系統地呈現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客觀狀態,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和政策的借鑒意義有待進一步提高。
鑒于此,本項目組基于校企合作的本質內涵,參照人社部《推進校企合作工作指導手冊》和國家校企合作的相關政策文件,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分析校企合作的概念模型,依此設定分析校企合作的內容和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專家咨詢和調查檢驗指標體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建立規范系統的校企合作分析框架。
一、校企合作四維分析概念模型及內涵
校企合作教育區別于傳統的課堂教育,是一種復雜、艱巨、關聯多方利益又具有外部公共性的教育活動。在校企合作中,各合作主體是在一定約束條件下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進行決策的,符合經濟學的理性人理論假定。校企合作活動可以看作是管理活動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具有多維性、系統性。因此,可以用經濟學、管理學方法研究校企合作。深入分析和解構我國有關政策文件對校企合作內容及目標的要求,本文認為校企合作活動具有四維結構,即合作的廣度維、深度維、持續度維和效度維。借鑒李夢學博士提出的“國際科技合作四維結構概念模型”[11],構建校企合作四維分析概念模型,從廣度、深度、持續度、有效度四個維度分別反映合作的范圍、時間、層次和效果。如圖1所示。
(一)廣度
廣度指校企合作涉及的范圍和領域。從職業教育政策所提出的要求看,主要體現在合作主體的廣泛性、合作內容的全面性、合作受眾的普遍性三個方面。首先,我國職業教育政策明確規定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模式,提出“引導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進一步明確“規模以上企業要設立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崗位”?!敖⒔∪鲗А⑿袠I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要求職業院校緊密依靠行業企業辦學,各地區要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可見,政府、院校、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等社會力量都應參與職業教育,充分體現了校企合作主體的廣泛性要求。其次,明確提出了校企雙方合作的具體內容。聯合辦學、聯合招生、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學生頂崗實習、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就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實習實訓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方面,涉及人才培養的全部環節,充分體現了校企合作內容的全面性要求。再者,對校企合作開展學生頂崗實習和教師實踐提出了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后一年要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半年,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充分體現了校企合作受眾的普遍性,涉及每一個職教學生和專業教師。
(二)深度
校企合作深度主要指校企合作向高級階段發展的程度,其主要標志是合作中雙方資源交流的程度,決定于企業參與程度。從我國職業教育政策的要求看,校企合作深度體現在企業投入資源、合作組織形式、合作協議以及企業作用與地位等四個方面。第一,“引導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鼓勵行業企業加大投入。第二,國家政策明確要求職業院校就實習事宜與實習單位簽訂協議,以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學生實習期間雙方的管理責任。有無簽訂合作協議、協議執行狀況也成為校企合作向高級階段發展的特征。第三,我國職教政策明確發揮企業重要的辦學主體作用。比如設立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崗位,企業要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做好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安全等工作,為頂崗實習的學生支付合理報酬,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學生的教學模式。在合作辦學上,政策鼓勵行業企業舉辦職業院校??梢钥闯?,在校企合作的很多方面,政策鼓勵企業發揮主導作用。
(三)持續度
持續度是指校企合作持續的時間。梳理我國相關政策文件,關于持續性的描述主要表現在促進校企長期合作的建議與措施方面。首先,要求以制度規范校企合作,以促進校企合作的持續開展。比如建立學校和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半工半讀制度,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聘用制度,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等等。其次,明確要求找準企業與學校的利益共同點,建立校企合作持續發展機制,具體有聯合辦學,多元主體合作共贏的集團化辦學機制,等等。
(四)有效度
有效度是衡量校企合作效果的維度,即校企合作給各參與主體帶來的成果或效益。首先,反映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文件明確提出,通過校企合作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明確將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雙證書”獲取率與獲取質量、職業素質養成等方面作為評估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指標。其次,實現企業的利益需求,即滿足其對應用型人才需求和對技術創新的需求。再者,實現政府追求的公共利益,提高人才的適切性,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各利益主體的價值取向不同,但不容置疑的是,培養高質量人才是各方利益訴求的焦點。
二、校企合作四維評價模型
(一)評價指標體系
科學的指標體系是準確把握、認識校企合作水平的前提和基礎。本文基于上述對校企合作四維模型的界定與分析,結合以往校企合作研究成果,建立三層次的校企合作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從校企合作廣度、深度、持續度、有效度四個維度對校企合作現狀進行分析與評價。基于四維分析模型設置校企合作廣度、深度、持續度、有效度4個一級指標, 13個二級指標, 27個三級指標。如表1。
(二 )指標內涵
1.校企合作廣度W1。校企合作廣度由3個二級指標構成。
1)合作主體廣度S1主要反映校企合作涉及面的寬廣程度。一般來說,參與主體的數量越多,表明校企合作涉及面越廣;反之,校企合作面越窄。本分析模型用專業的合作企業數X1、企業的合作院校數X2、專業覆蓋率X3綜合反映合作主體廣度。
2)合作內容寬度S2主要反映校企之間合作內容的多少。前文述及校企合作育人的內容含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實習教學、能力評價、招生就業、研究開發7項內容。本分析模型就用合作內容的項數X4來反映合作內容寬度,合作的項數越多,說明校企合作內容越廣。
3)合作受眾參與度S3主要是指校企合作中師生的參與程度,一方面用在合作企業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比例X5來表示學生參與度,另一方面用一線掛職連續三個月以上的專業教師比例X6來反映教師參與度。這兩項比例越大,說明校企合作的受眾面越寬,校企合作開展得越廣泛。
2.校企合作深度W2。校企合作深度由3個二級指標構成。
1)企業投入資源S4反映企業投入資源的種類、數量和投入方式。先看投入資源的種類,從我國校企合作發展的歷程看,企業參與合作育人,由淺入深,可以提供人力和信息、物質與資金、文化與戰略等三個不同層次的資源。這三種資源的投入,企業合作成本漸次提高,本文據此將校企合作分為淺層、中層、深層三個不同的層次。另外,企業投入規模越大,表明雙方合作越深,合作階段越高級;反之,雙方仍處于合作的初級階段。投入方式一般有捐贈、共管共建和投資入股3種方式,在這3種投入方式中,企業對資產權利逐漸增加,企業合作程度也進一步加深。捐贈是企業無償轉讓資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不再行使任何資產權利,這種合作屬淺層合作;共建共管一般是企業仍然擁有資產使用權和經營權,但不享有分配權,屬于中層合作;投資入股在共建共管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以資產份額享有分配的權力,此乃合作的高級形式。因此,本模型用企業投資種類X7、投資數量X8、投入方式X9來衡量企業投入資源。
2)契約性合作比例S5指建立在書面契約基礎上的校企合作,該指標主要能反映校企合作的法律規范性。在契約的規范和約束下,合作雙方具有確定的責任、義務和權力,相對于非契約性合作,契約性合作是一種高級形式。因此,用契約性合作比例X10來衡量契約性合作的普及程度。
3)企業的主導性S6指合作時企業主導作用的強弱。企業主導程度用X11來表示,企業主導作用越強,說明校企合作程度越深,合作形式越高級;反之,合作處于初級階段。本模型針對校企合作的7項內容,就企業主導作用發揮的程度,分為三種表現形式,即學校主導、校企共建、企業主導。企業主導的合作乃高級階段的深層合作。
3.校企合作持續度W3。校企合作持續度含4個二級指標。
1)校企合作持續時間S7下設兩個指標。其一,平均持續時間X12用所有合作單位合作時間的平均量來表示,主要反映持續時間的普遍現象。其二,最長持續時間X13用與學?;驅I合作最穩定、最長久的企業的合作時間表示,這是一個典型數據,主要反映長期校企合作的典型時間狀態。
2)校企合作頻度S8是一個穩定性的指標,用項目合作頻率X14反映合作期間,雙方各項目相互合作的次數,次數越多,合作頻度越大,合作越穩定、越深入。
3)校企合作的穩定性S9也是用來反映校企合作穩定程度的。接納學生實習是最重要的校企合作項目,本模型認為企業每年都能接受合作院校一定規模的學生參加頂崗實習是穩定合作的重要指征,因此,用能每年為學生安排頂崗實習崗位的企業數X15來表示校企合作的穩定性。
4)校企合作機制S10是一個影響校企合作持續穩定開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將其納入到持續度范疇考慮。下設3個三級指標,從校企合作管理機構X16、法規與制度X17、運行效果X18三個方面考察分析其完善性。校企合作機制越完善,越能促進校企合作的持續開展。
4.校企合作有效度W4。校企合作有效度含3個二級指標。
1)校企合作滿意度S11主要反映各合作主體對校企合作的滿意程度,因此,用學校滿意度X19、企業滿意度X20、政府滿意度X21分別反映不同主體的滿意度情況。
2)校企合作成果S12主要用校企合作期間雙方合作取得的具體成果數量X22、畢業生就業率X23、雙證書獲取率X24三個指標來衡量。
3)校企合作收益S13根據校企合作各主體的利益訴求不同,用學校綜合收益X25、企業綜合收益X26、政府綜合收益X27衡量。
(三)評價方法
為綜合分析校企合作現狀,本研究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層次分析法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T.L.Saaty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把系統(目標)與因素(指標)之間的隸屬關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層次,建立不同層次元素間的相互關系,根據對一定客觀事實的判斷,就每一層次相對重要性給予定量表示,確定每一層次的全部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通過排序結果,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決策。
層次分析法的具體施行步驟可以分為4步: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2.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3.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4.計算各層元素對于目標層的總排序權重。
(四)確定指標權重
本文借助常用的分級比例標度值,設計“校企合作四維評價指標問卷”,在行業組織、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研究領域選取了14位專家進行調查,據此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經過隨機一致性檢驗后,綜合計算得出了各個指標對于目標層的總排序權重如下。
經過計算得出的Mi值越大,表明校企合作綜合水平越高,反之,校企合作水平較低。可以根據Mi值對各地區、各院校、各專業之間的校企合作進行比較分析。
三、校企合作四維評價模型檢驗
為了檢驗模型的適用性,本課題組根據分析指標設計問卷,于2014年3月在廣東省選取兩個城市進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我們在每個城市抽取50個專業點、50家企業、10個政府行業代表,通過問卷調查采集數據。共回收了78份專業問卷、58份企業問卷、15份政府行業問卷。調查采集的相關指標的原始評價數據分為兩類,一類是調查對象根據問卷設計的選項進行選擇,我們依據各選項的特征賦值,并將此類數據轉換為指標特征值;另一類是由被調查對象填寫絕對數據,如校企合作頻度、校企合作成果書、畢業生就業率、雙證書獲取率四個指標,在進行綜合評價時,直接采用這類數據。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后,我們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分析,結果如表3。
分析結果表明,廣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四維綜合評分為3.429,中山為2.892,說明廣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優于中山市。通過經驗和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發展規律判斷,這一分析結果符合校企合作的現實情況。從四個維度的比較來看,廣州的綜合評估值都優于中山,不過每個維度的優越程度存在差異。表4的數據表明,兩市在校企合作廣度方面差距較小,有效度和深度上的差距稍大,而在校企合作持續度方面差距非常大,廣州領先于中山53.3%。
為了比較兩個城市的校企合作水平,我們采用中位數的方法進行比較。在27個三級指標中,排除四個絕對數指標,再用其余指標的中位數乘以各自的權重,可以計算出該指標體系下校企合作的一般水平。將兩個城市的綜合評價結果與一般水平比較,從表5可以看出,廣州校企合作的四個維度均高于校企合作的一般水平,而中山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有效度水平高于一般水平,但是,校企合作深度與持續度卻低于一般水平。因此,可以得出結論,中山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合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也較低。不過,兩市校企合作綜合水平均優于一般水平,這與兩市處于珠三角開放經濟區,經濟發達,產業發達,企業發展水平處于全國領先階段有密切關系。
四、結論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四維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標體系假設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職業教育層次、不同的院校類型、不同的專業大類,其校企合作會呈現不同的狀況與規律。從上述實例分析來看,結果符合其中的假設。四維分析概念模型不僅能夠對全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作總體分析,還能夠用來對各地區、各院校、各專業大類的校企合作水平進行評測,也能夠在地區之間、院校之間、專業之間進行比較分析。既可以作總體水平的分析,也能夠分別從四個維度進行具體分析,發現問題與差距,分析原因,為各地區、各院校、各專業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質量提供有效的參考與借鑒。
本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育人本質,借助國際科技合作評價的研究成果,構建了基于校企合作廣度、深度、持續度、有效度的四維度分析概念模型。評價的觀測點合理而準確,基本能反映校企合作的本質與特征。基于校企合作的主體及主要要素,結合國家政策對校企合作的具體要求,構建了校企合作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完善,指標之間邏輯清晰,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校企合作育人的本質特性和國家的政策要求。因此,該模型一方面能為相關部門有效管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構建相關校企合作統計與評價平臺提供數據觀測點和評價指標,客觀反映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總體狀況、影響因素和基本規律;另一方面也能為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供借鑒,豐富我國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分析理論。
參考文獻:
[1]余祖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22):5-11.
[2]龍德毅.中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3]李敏.河北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調查報告[J].科技創新導報,2013(4):1.
[4]尚豫新,尚會心.新疆高校校企合作現狀調查與分析[J].經濟視角,2012(5):149-151.
[5]嚴新喬.推進校企合作服務區域經濟——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調查報告[J].中等職業教育,2008(23):3-6.
[6]盧曉寧.中職校企合作現狀調查——以浙江省為例[J].教育與職業,2013(9):36-38.
[7]王偉,馮樹青.東中西部7所財經類高職校企合作績效評價研究[J].職教論壇,2012(9):25-28.
[8]王鎖榮,朱仁良.對建設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職業技術,2008(6) :4-5.
[9]孫云志,何玉宏.關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0):19-21.
[10]童云飛,劉桂林,黃雪峰,等.地方性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調查與建議——以嘉興市為例[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0(4):65-68.
[11]李夢學.地球觀測領域國際科技合作機制與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