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企業中新型工具和技術的應用,使中職學校以傳統的裝配鉗工為主的鉗工課程已經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為此要引入以模具鉗工為特色的鉗工課程教學,從而達到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的要求。
關鍵詞:模具鉗工;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4-0105-02
收稿日期:2015-03-05
作者簡介:劉文嘉(1984-),男,信宜市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研究方向:數控模具技術教學。(廣東 茂名/525300)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成本越來越高,企業不斷引入新型的設備和工具代替手工操作,用于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和提高生產的效率。正因為加工制造企業利用機械設備加工代替了手工勞動,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有了很大的改變,為此,中職學校也應改變培養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數控模具專業應該從掌握模具的結構與構造、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藝過程、模具材料及性能、模具標準化等專業知識方面入手,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等以適應企業需求。
當前中職學校技能大賽的鉗工項目均以裝配鉗工為主,而裝配鉗工的勞動強度大,與企業需求匹配度偏低,同時在授課過程中相對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熱情低,且裝配鉗工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鉗工項目技能競賽今后將會做較大的調整,相應地課程改革就顯得很有必要。為此,筆者擬從模具鉗工課程教學改革的角度對中職學校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一些探討。
二、模具鉗工的內涵
模具鉗工是以手工操作為主的方法進行工件加工、產品裝配以及零件修理的一個工種。模具鉗工加工靈活、方便,工具簡單,能完成機械加工不能或者難以完成的工作;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對工人要求高。模具鉗工要掌握的技能包括:劃線、鏨削、銼削、鋸削、鉆孔、擴孔、鉸孔、攻螺紋、套螺紋、矯正與彎形、刮削與研磨、拋光、技術測量與簡單的熱處理、模具的調試與修理。模具鉗工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模具的結構與構造、模具零部件加工工藝過程、模具材料及性能、模具標準化等專業知識。
三、中職學校模具鉗工課程改革的思路
(一)提高學生對模具鉗工的認識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讓學生對模具鉗工有正確的認識。許多學生或者是社會人員對鉗工的認識都是停留在傳統的裝配鉗工上,認為鉗工是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的工種。為了改變學生這種錯誤的觀念,筆者通過播放企業模具鉗工實際生產過程的視頻,讓學生對模具鉗工的工作環境、工作要求和生產情況有基礎認識;邀請往屆做模具鉗工的畢業生回校分享自己的的工作任務、工作環境、薪酬情況,讓學生感同身受并對模具鉗工有一個新的認識;組織數控模具專業的學生到數控企業進行參觀實習,讓學生親臨企業,使其從職業環境、使用設備和工作任務等方面正確認知模具鉗工。
(二)對模具鉗工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中職數控模具專業是為了培養數控模具企業人才,為此中職模具鉗工課程的實訓內容和使用的工具必須與企業崗位要求接軌,根據市場要求對一些過時的加工進行改革,再也不能只按照傳統的裝配鉗工的課程要求為之安排鉗工實習,應該加入新興的工藝。具體而言,有以下一些具體做法:
1.讓學生加強五金模具和塑料模具的結構和裝配專業知識的學習
要掌握好模具鉗工的技能就一定要有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專業知識,因為模具設計和模具鉗工是相輔相承的。模具鉗工要根據模具的設計圖紙來裝配模具,同時模具設計者又要根據模具的制造和鉗工裝配來設計模具,所以《模具鉗工》的課程要開設在《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與《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的課程之后,保證學生在熟悉模具結構的基礎上學習好模具鉗工。
2.根據企業要求,適當降低模具鉗工中鏨削、鋸削工藝的比重
鏨削主要是用于不便機械加工的場合,工作范圍包括去除毛坯上的凸緣、毛刺、澆口冒、切割板料、條料、開槽以及對金屬表面進行粗加工等,有時也作較小的表面粗加工。用鋸對材料或工件進行切斷或切槽等的加工方法稱為鋸削。但是模具的加工和裝配具有加工精度高、生產效率高的要求,企業已經用各種機械代替了人工的鏨削、鋸削。例如,很多企業已經用剪床、銑床、氣割,甚至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等機械來開料。模具是屬于高精度的加工成型或是成形的工藝裝備,在設計、制造、維修和保養時能用到鏨削和鋸削的機會幾乎為零。同時鏨削、鋸削工藝教學難度大,學生的體力消耗大,加工時間長,加工精度難保證。學生練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因為鏨削、鋸削操作錯誤導致工件報廢,而且企業中也不常用,容易造成學生對模具鉗工的熱情降低,有可能會導致消極學習的情況,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刪除部分繁難舊的工藝,以確保質量的同時又不降低學生學習熱情為基準處理教學內容。
銼削和焊接都是模具生產中必備的工藝。其中銼削是用銼刀對工件表面進行切削加工,使工件達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狀和表面粗糙度的操作。為此銼刀成為裝配鉗工中使用的重要工具,可以加工一般機械無法加工的地方。但是在模具企業中,鉗工的加工余量少,銼削主要是用在修模上,同時要求鉗工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小,銼削工具要滿足加工精度高,操作靈活的要求。然而銼刀的銼削難以滿足此要求,為此必須尋求另一種工具以代替銼刀。應運而生的是氣動打磨機,剛好可以取而代之,氣動打磨機是利用氣動帶動頂端的砂輪轉動,轉動平穩,速度快,加工的產品表面粗糙度小,加工精度高。它利用氣動代替了銼刀的人力操作,勞動強度降低,提高生產效率,且可以隨意更換成各種形狀的砂輪頭,操作靈活,同時也是最常用的修模工具。
燒焊是模具鉗工必備的工藝。在模具的使用中,經常會出現啃傷或者磨損的情況,對這些損傷,我們必須先用焊接技術將有問題的地方補回來,再利用氣動打磨機將其磨到合格的尺寸。為此,我們在數控專業開設《焊接》的選修課程。增加焊接實習,讓學生掌握焊接的技術,以更好地適應企業要求。
3.改造鉗工實訓室,滿足模具鉗工實訓的開展
當前學校的鉗工實訓室主要是以裝配鉗工為主,很多設備不能滿足模具鉗工實訓的要求,但是通過增加氣動打磨、焊接技術等學習,使得學生的工藝水平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4.加強學生模具裝配實訓,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畢竟學校沒有企業那樣完備的模具加工設備設施和模具的生產經驗,因此,可通過與企業合作,利用企業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使學生通過見習和實習機會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并使學生學習模具鉗工的積極性提高,促進學生學習模具鉗工的專業技能。
學校可購買各種模具模型及一些報廢的模具,建立以模具裝配為主的模具鉗工實訓室,供學生進行拆裝,了解模具結構、裝配要點和裝配要求。使用報廢的模具讓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學習修模課程內容,更好地掌握修模工具的使用和修模的要點。
這樣,通過校企合作和在校內建立專業實訓等方式,使得學生有更多的動手機會,從而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總之,對模具鉗工課程進行改革,就要提高學生對模具鉗工的認識,轉變傳統觀念,做到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的要求,確保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剛,劉世樂.模具鉗工實訓課題指導[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6.
[2]黃濤勛.簡明鉗工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3]戴剛,夏海燕.省模技工[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4]張宏敏.模具鉗工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2008(08)(上旬刊).
責任編輯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