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
【摘 要】“互教互學,高效課堂”提供給每一位學生大量參與合作學習的機會,它可以讓一群同齡人面對面地進行思想交流,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習語文,掌握語文,實踐語文,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高效課堂”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自主學習 互教互學 高效課堂
“互教互學,高效課堂”就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互助,促進學生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體現小組功能,使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教學活動?!盎ソ袒W,高效課堂”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倡導的新型教學方式之一,被譽為“近幾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2011年以來,筆者一直以新課改理念為引領,參考國內外“互教互學,高效課堂”的相關理論,堅持實踐與研究高中語文教學,創設適合高中語文教學新模式——“互教互學,高效課堂”,即指導自學、交流展示、拓展提高、檢測鞏固。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高二年級語文《伶官傳序》為例,談談“互教互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新模式。
一、指導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設計導學,科學有效
在指導自學環節,教師課前精心設計三維目標、課前自學提綱和課前導學作業,由學生結合三維目標和自學提綱,先預習再完成課前導學作業。學生預習是教學模式的基礎環節,是教與學的先導,致力于培養學生主動和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先期讓學生達到基礎知識的目標,為交流展示環節做好充分準備、夯實基礎。預習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所以,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時,要講清楚預習的目的、要求和做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教師設計的課前導學要難易適中,既不能過于簡單、膚淺,讓學生不屑去做,又不能過于復雜、深奧,讓學生感覺高不可攀。例如本節課的預習作業,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1.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義,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感知課文內容。
(1)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 ) 函梁君臣之首 ( )
抑本其成敗之跡 ( ) 乃其無忘乃父之志 ( )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 ) 至于誓天斷發 ( )
倉皇東出 ( )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 )
此三者,吾遺恨也。 ( )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
(2)翻譯重點句子:
①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③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④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⑤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⑥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2.本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請你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二)檢查作業,及時評價
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指導各組小組長以小組序號從小到大順推交換檢查,此時只檢查做沒做,不檢查對不對,并及時記分、落實小組評價。實現了學生有目的地學,教師了解學生課前自學情況,為展示環節做好鋪墊。
二、交流展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一)展示內容和形式
交流展示環節是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展示內容和展示形式,充分利用前后黑板及教室中的其他空間進行展示,可不同組同號同學展示相同內容,也可不同組同號同學展示不同內容,可前后黑板展示不同內容,也可以整個小組為單位,不同小組展示相同內容,不同小組展示不同內容。對語文課而言,展示的形式主要有口頭表述、筆頭板演等。例如在本節課,筆者先分配各組的展示任務:每組3號同學分別展示第1到3題,第4組2號展示第4題,第5組5號展示第5題后2小題,第6組2號展示第6題。與此同時,小組中座上的同學交流互助,達成共識、改正錯誤,在此基礎上關注和幫助本組展示的同學,教師關注每組的交流情況。
(二)師生點評,及時評價
教師指導每組2號同學上臺對本組的展示內容予以點評,主要看做得對不對,表述語言是否規范、是否有邏輯性;本組的其余同學可視點評情況給予補充。教師對重難點內容加以強調,并根據每組的展示、點評以及小組合作情況給予評價、及時記分。這樣鞏固了基礎,培養了小組團隊意識,學生于快樂中張揚個性,團結互助,共同提高。同時通過學生點評、辯論,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邏輯能力。
三、拓展提高,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
通過第一、二環節自學與交流,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學生已經掌握。拓展提高環節是教師結合重難點出示精心設計的習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互相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后二次展示。本節課筆者設計了如下的拓展提升題:
1. 作者在一百年后的北宋中葉重提這段歷史,他目的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創作意圖?你怎么理解?
2. 歷史上興亡的故事不勝枚舉,但他們的興亡都有各自的原因。例如《過秦論》中秦的滅亡是因為“不施仁義”,《六國論》中的六國的滅亡是因為“賂秦”;與他們相比本文的莊宗“失天下”的具體原因又是什么呢?你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并作簡要的說明嗎?
3. 作者為《伶官傳》作序,卻很少直接寫到伶官們的事,是否顯得有些文不對題?
這一環節是帶有挑戰性的一環,教師要做好指揮員,有組織地指揮、策劃,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同問題做斗爭,使學生自主實踐。在二次交流展示的基礎上,教師講清講細共誤和疑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了教學內容在基礎之上的順利延伸。
四、檢測鞏固,及時反饋
檢測鞏固環節的主要內容是教師根據該課時的內容,明確分層檢測題,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組內交流,互批互助,達成共識,同時教師抽批同號作業計分評價,若發現共誤,及時講細講清,實現了對當堂內容的訓練和鞏固,獲取教學實效的有效信息。最后教師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以及各小組積分情況,并且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及時表揚,對表現不夠理想的小組提出要求。本節課筆者設計了以下檢測題:
1.選出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
A. 負而前驅 B. 一夫夜呼
C. 倉皇東出 D. 函梁君臣之首
2.指出下列各句句式。
(1)此三者,吾遺恨也。 (2)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3)身死國滅,為天下笑。(4)智勇多困于所溺。 (5)盛以錦囊。 (6)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3.下面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傳說晉王李克用臨終前交給莊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莊宗牢記遺命,為父報仇。
B.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莊宗把父親交給的三支箭“藏之于袖”,作戰用兵時又“以一少牢告廟”,表現出對父親遺命的恭謹態度。
D.作者認為,禍患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智用之人,會被自己溺愛的東西所害,這是一種普遍的歷史經驗。
“互教互學,高效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走下來,學生動起來。教學的全過程是以學生互教互學為基礎,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評價淡化了對個人的評價,強化對小組的評價,多給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促使他們愛學、會學、學會,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的舞臺。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18-28.
[2]馬蘭.合作學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江華.高中語文任務型教學中的任務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