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摘 要:微課教學以視頻作為主要載體,具有教學時間短、內容少、結構情境化、針對性強等突出特點,憑借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和生動形象的圖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下新型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小學音樂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感受力、表現力、審美力和創造力,有效地結合微課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它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成為必然選擇。
關鍵詞:微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是一門啟蒙式的教學,對發展小學生的藝術潛能和審美情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極為深遠的影響。微時代的到來,給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帶來了突破性的變化,微課憑借其鮮明的特點,打破了音樂課堂的時空限制,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框架形象化和可視化,通過豐富多彩、直觀生動的微視頻,為學生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音樂課堂,極大地提升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融合游戲教學,構建趣味課堂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尤為鮮明,不僅保持著愛玩好動的天性,而且對色彩鮮艷的生動畫面和趣味濃厚的游戲情有獨鐘,他們心目中的理想課堂也應當是游戲的樂園,而非大量枯燥無趣的理論知識和乏味反復的循環練習。由此可見,將趣味性的游戲融入音樂課堂中已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然而,綜合長期的實踐及其效果觀察,游戲教學也存在弄巧成拙的現象,究其原因,教師對部分游戲規則講解不夠到位,導致學生對其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進而極大地削弱了游戲教學的成效。針對游戲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利用微課直觀化、情境化和可視化的呈現效果,可以將其與游戲教學相互融合,簡化游戲規則,在增添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吸收。
以《跳圓舞曲的小貓》為例,這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如何巧妙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圓舞曲的特點,體驗樂曲中所蘊含的復雜多樣的音樂情緒。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多數由其直觀感受決定,教師要順利突破該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首先需要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學生創造一個活潑輕松的游戲情境,以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學習欲望。與此同時,小學生因其好動的天性,注意力一般難以長時間地集中,因此,利用微課教學時間短的特點,將課堂游戲與微視頻相互結合使用。為了巧妙導入課程內容,教師一改往日一本正經的神情,露出了親切又可愛的笑容,雙手放在臉頰上,輕輕地捏起了兩塊小肉團,并向前輕微探著身子:“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模仿的是哪種動物啊?”“小貓咪!”學生看到教師可愛的神情和搞怪的動作,不禁哄堂大笑。“同學們喜歡老師的表演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更可愛的朋友哦!”在學生興致盎然的時候,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微視頻,向學生展示音效生動、畫面精彩的圓舞曲秀場,小貓圓潤肥胖的身材結合滑稽有趣的舞蹈,學生看了都笑得合不攏嘴?!巴瑢W們都有很高的表演天賦,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舞動起來,看看誰學得最像小貓,好不好?”在微視頻的吸引和教師的帶動下,學生的表現欲望都被調動了起來,紛紛擺動起雙手,有的甚至手腳并用,開始手舞足蹈起來。整節課下來,學生不僅收獲了無盡的樂趣,同時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掌握了舞曲欣賞的基本要領,實現了學習與娛樂的雙贏。
二、助力歌唱教學,創設動態環境
歌唱是一門為表達情感而服務的音響學科,是小學生學習音樂的根本基礎,也是激發小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同時對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和作用,因而,歌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可謂是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主體地位,是實現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綜合考量當前歌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成效,可以發現,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歌唱技能并未達到最優狀態,雖然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同樣開展了一系列的欣賞及歌唱等活動,但最終依舊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動機不充足、學習效果不如意等諸多負面現象出現。這就需要教師巧妙地利用微課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資源組成情境化等獨特優勢,通過適時適地的內容穿插和形式融合,為歌唱教學助力,使其不僅能夠極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能夠為學生創設動態的學習環境,提升歌唱教學的實效性。
以《小動物唱歌》為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自然科學常識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和觀察能力,發揮想象力的同時表現出對動物的愛護之情。首先,利用別具一格的開場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汪汪汪,大家好?!睂W生聽到老師反常的問候語,都表現出驚訝的表情,“狗狗是老師最喜愛的動物,同學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呢?大家也模仿動物的叫聲,跟老師問個好,好嗎?”“汪汪汪,老師好。”“喵喵喵,老師好?!薄班编编保蠋熀谩!倍潭處追昼姷臅r間,教室儼然變成了學生歡樂的叫聲的海洋,課堂氛圍不僅融洽,而且充滿了樂趣。此時,教師可趁勢引入課程內容:“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你們最喜愛的動物的歌唱,等會兒大屏幕上面將會出現許許多多非??蓯鄣膭游?,它們不僅會跳舞,而且還會唱出動人的歌曲,我們一起學一學好不好?”微視頻變化鮮明的畫面展示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同時,生動形象的音效使得學生不禁爭先模仿。如此一來,不但避免了教師的重復示范,而且防止了由教師無意的錯誤示范所產生的誤導。在這種動態變化的微課教學環境中,學生在教師適當的引導基礎上,憑借其自身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敏感的感知能力,能夠快速有效地領會并掌握歌唱過程中的核心要素,大大提升了歌唱教學的質量。
三、優化節奏訓練,加強學習實效
節奏是音樂的脈搏。學生強烈的節奏感的養成,來源于持續有效的節奏訓練,同時它也是塑造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核心環節。學生如果連音樂節奏都把握不準確,自主創作的教學目標將無從實現。然而,也正是因為節奏訓練對小學生學習音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節奏訓練是否能夠取得顯著的成效成為備受教師關注的核心問題。音樂課堂本身存在一定的時空限制,單調反復的節奏訓練非但不利于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反而會適得其反,既浪費了有限的課堂時間,也無法凸顯訓練的效果。另一方面,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在節奏訓練的過程中,會出現個別學生的學習效果相對比較不理想,不能準確把握節奏的情況。為此,可在節奏訓練中引入微課教學,通過視頻圍繞節奏訓練中的重點和難點展開,利用微課生動的音像和形象的圖文變化,降低訓練的難度,提升學習的效率。
以《幸福拍手歌》為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不但在于要求學生能夠富有情感地進行演唱,而且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演唱連續的附點節奏,并在節奏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強化內心的節奏感。在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節奏訓練的時候,利用微視頻的內容,引導學生擺動手腳,示范歌曲中的動作,如拍拍手、跺跺腳等,在動作演示的同時,聆聽微視頻中的歌唱效果,引導學生自主領會其中的特點。一方面受限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另一方面由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部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領悟比較深刻,也比較獨到,但是也存在個別學生在經過多次的節奏訓練之后,依舊把握不好節奏感。如果教師依舊采用從頭開始的循環往復的訓練方式,就會使學生失去訓練的興趣,削弱訓練的效果。為此,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在訓練中的弱點,對其進行集中整合,再借用微視頻的表現形式,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實現各個擊破。微視頻的動態教學和形象展示,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既減少了訓練時間,也削弱了訓練的單調性,通過豐富的視覺感染,加強了學生節奏訓練的實效性。
小學生因其心智發展尚未處于不成熟的初級階段,對于自身的情感和情緒缺乏足夠的自制,存在情感和理智的不協調統一。在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微課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它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正面作用,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艷春.多媒體技術與音樂學科結合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4(51).
[2]蔡衛娣.讓微課Hold住你的音樂課堂[J].山西教育,2014(5).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