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成賢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方式正是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而如何實現將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有效應用是至關重要的,必須采取相應的策略保證其有效實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個性差異性,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目標,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質的目的。教師在體驗式教學中是設計者及引導者,而學生才是體驗者,學生通過感官體驗,使得學習興趣被激發,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因此課堂也是體驗式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師在進行體驗式教學之前,首先就要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設計,設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來設定各方面的內容。
二、以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增強感悟
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要以生活實際為基礎,使得學生體會到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以此提高其學習興趣,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與感悟的能力較差,因此,將語文知識與他們的生活聯系起來,便于他們理解,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能力,以便深刻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增強其感悟能力。比如,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于季節的教學內容,此時,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學生就會思考自己印象中的季節,將季節的特點歸納出來,然后分辨出自己喜歡的季節,而這些感悟都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獲取的,再利用到教學中,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三、運用合作方式促進體驗式教學方式的實現
在體驗式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方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促進學生間的交流,提高學生應用語文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交往、合作能力。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合作意識卻不是很強烈,因此,教師就要鼓勵他們互相幫助,將學生均勻地分成學習小組,實現優勢互補,在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可以盡情地展現,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使其愿意自主去學習。比如,教師可讓學生將課余讀物與大家分享,增強其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使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實現了體驗式教學的目的。
總之,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加以重視,不斷地完善這個教學方式,實現語文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許嵐.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11).
[2]沈曉明.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1).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