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腹有詩書氣自華”。怎樣才能讓小學生親近閱讀、喜歡閱讀、享受閱讀,為孩子打下一生的精神底子呢?從營造氛圍、激發興趣、培養能力、示范引領、巧用激勵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閱讀氛圍;興趣;能力;引領;激勵
一個學者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
教育家何炳章先生在《從教育原點出發》一書中用一組組詳實的數據分析了我國青少年的讀書現狀,讀后不禁讓人憂心忡忡。的確,如今極少看見有人手拿一本書潛心閱讀的情景了,有些人即使讀書也是遠離經典,滿足于入眼不入腦的淺表性閱讀,滿足于過眼煙云式的娛樂性閱讀,滿足于缺少精神營養的快餐式閱讀,這是不爭的事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至2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3至4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5至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如果一個孩子熱愛讀書,善讀好書,那么他會從書籍中尋找到生活的榜樣,汲取到滋補心靈的營養。事實證明,課外閱讀越好,課內學習的背景就越廣闊,知識、技能就掌握得越牢固,自我感覺就越輕松。
“嗜書如命,每天閱讀,務成習慣,堅持終生”這是何炳章先生在指導中小學生課外閱讀上提出的核心理念和目標。作為一線的老師,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愛上課外閱讀,從而提高語文素養呢?在認真研讀《從教育原點出發》一書相關章節后,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想讀
在我的班級里,教室的墻壁張貼著一些名人讀書成長的故事、詩詞、名言等,我力爭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塊黑板都會說話,將孩子置身在濃濃的書香中。同時我利用校訊通、家校聯系卡等方式多次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提醒家長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共議一本書,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去新華書店,把書作為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等。每學期我們都要開展“好書大家看”活動,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布置“好書角”,發動學生向班級捐獻自己看過的最喜歡的課外書,向學校圖書館借閱優秀圖書,把班級的每個角落都設計成圖書角,教室墻壁上也掛滿了各種課外書籍、報刊,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二、激發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要讀
興趣是推動孩子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因此,我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享受經典的魅力。
1.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同時通過介紹他們的成才之道,告訴學生讀書是多么的重要,孩子們自然會明白古今中外,凡大有作為者,無不是博覽群書、博采眾長的結果。
2.我常用生動的語言介紹文章的梗概,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問底的好奇心,教學《丑小鴨》,我向他們介紹《安徒生童話》;結合《將相和》,我推薦他們閱讀《史記》;學習《最后一頭戰象》,我們師生共讀沈石溪的《第七條獵狗》《斑羚飛渡》……實踐證明,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一旦被激發,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會讀
當學生的閱讀欲望被激發之后,就要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了。我認為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讀好書。現在的圖書市場五花八門、魚龍混雜。一本好書可以影響學生一輩子,反之則會把學生引入歧途。我們必須教會學生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年齡特點并與現實生活相貼近的書籍,讓學生在一本本優秀書籍的引領下積淀人生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養。
2.常讀書。就是要求學生把閱讀習慣化、生活化,每天都要閱讀。哪怕每次只讀一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天天堅持,讀書習慣形成的同時也會有很大的收獲。
3.會讀書。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育學生閱讀時坐姿要正確,不趴,不躺,距離適中,光線適合;默讀不出聲,不指讀;讀書要專心致志等。其次,要培養小學生使用工具書閱讀的習慣,多創造機會讓學生感受使用工具書的好處。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也能幫助低年級學生盡早進入課外閱讀。最后還要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引導學生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在書中關鍵處、精彩處勾畫、圈點、批注,這樣有助于抓住重點,深入理解,積累語言,豐富內涵。對語文素養較好的學生,還可以鼓勵他們寫讀書筆記。這其中一定要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給學生過大的壓力,否則會欲速則不達。
四、示范引領,與學生共讀
課外閱讀應當是師生互通、心靈感應、共同成長、享受幸福的閱讀。沒有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課外閱讀往往會缺少榜樣和激勵。教師帶頭讀書,既能提高自身素養,又是一種無聲的號召,有形的感染。早讀課上,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我們或誦讀古詩詞,或分享精彩片段。閱讀課上,學生讀我也讀,讀到動情處,我讀給他們聽,他們也讀給我聽。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興趣和快樂,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喜愛和重視,自然會更加主動地進行閱讀活動。
五、巧用激勵,讓學生樂讀
為了讓學生讀更多的書,更加樂此不疲地讀書,我不但定期更新、充實班級圖書角,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孩子們提供展示自我成長的平臺,如好書推薦會、課外閱讀大比拼、曬曬我的讀書成果(“讀書筆記”“讀書卡”“讀書報”“優秀習作”“書畫作品”)展示等,通過小組互評、推薦,班級評比,評出“我們班的小書迷”“讀書星”。學生在體驗閱讀成功的喜悅后,又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閱讀之中,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了。
讓孩子們愛上閱讀并非一件易事,不可能立竿見影。作為老師,我們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只要堅持不懈地注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會逐漸成為自覺行為。當每位學生能夠在他們成長的黃金時代,閱讀經典著作,背誦黃金詩文,閱讀一定會為他們儲蓄更多的童年精神。
作者簡介:吳雪莉,小教高級,安徽省阜南縣第十小學業務副校長,從教20余年,先后榮獲“安徽省優秀教師”“阜陽市優秀教師”稱號,阜南縣小學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阜陽市小學語文優質課大賽二等獎,多次被評為“小學生讀書活動”優秀指導老師。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