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芝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著,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日常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感受和探究數學問題,從而獲取數學的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文中,筆者分析了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現狀,探究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 有效提問 應用 實況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c)-0169-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日開展,教師的教學任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傳授數學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當前,構建高效的課堂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熱切關注的話題。有效提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同時還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不斷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1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現狀
在新課改背景下,“以問導學”的教學方式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上,大多數教師會盡可能避免提出思考價值低、空洞無效的問題,但是提問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1.1 設問角度單一
1.1.1 淺問即止
對于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指揮問“已知條件怎樣、結論怎樣、思路怎樣”等雷同且簡單的問題,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甚至還會限制學生的思維。這樣的課堂絲毫不能夠給學生帶來新鮮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因為枯燥范圍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
1.1.2 設問空泛
教師提問的針對性不明確,而初中階段學生的思考能力還非常有限,他們往往不能夠抓住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會將預先準備的題目展示于學生面前,給予學生粗看的時間,緊接著教師就會提問。大多時候學生能夠說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但是這種提問不能夠引導學生有效地分析、對比、歸納問題的關鍵和本質,掌握本堂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2 提問過程匆忙,互動缺乏交流技巧
1.2.1 連續發問
教師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而是將問題拋給學生后就連連發問,學生根本就不可能思考解體的思路,往往是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機械的對答,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也是提問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而教師連續發問,會打斷學生的思路,不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實況,更加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 以問待罰
在課堂上,教師發現學生走思、玩耍、睡覺等情況,往往會借機發問,加以整治。學生回答不正確或者給不出答案,教師就會冷面相對甚至苛責學生,這樣以來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就會產生畏懼心理,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講述出來,而是囫圇吞棗,人云亦云。
2 探究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而課堂的提問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對話和動態對話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呢?
2.1 精心設計問題
設計得當的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同時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共同交流。因此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認真做好備課,善于整合教學資源,精心設計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1.1 創設問題情境,問題自“境”中生
創設問題情境要以學生的內心需求和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為依據進行,且設計的情境要具有生動性,能夠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啟發學生的思維。問題情境的設計方法多樣多樣。如,科學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渲染烘托情境,在激發學生懸后設問;從已有的問題中提出問題;運用教學語言的藝術,調動學生思考的熱情,把學生的思維調動到最積極的狀態后設問等等。無論哪種問題情境都是讓學生通過感知、思索后,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解答問題。
2.1.2 圍繞中難點和難點,精心設計問題
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內容,也是學生較難掌握的內容。因此,教師在設問時,必須要認真研讀文本教材,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且與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規律相集合。另外,教師設置的問題要由淺及深,問題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性、層次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層層深入的設問,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的感知逐步深化,最終掌握重點和難點。
2.2 適時提問
在實施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抓住課堂提問的時機。提問可以在課前進行,也可以在學生的思維發生偏頗時,采用提問的方式及時糾偏;還可以在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時,通過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集中精神。當課堂教學引發其他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地中斷預設的問題及時的插入新問題,因為提問就是為了服務于課堂教學的。
2.2.1 課前提問
課前提問就是教師在開始講解具體教學內容之前,將問題拋給學生,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前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的目標,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2.2 伺機發問
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在日常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一成不變的面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而是要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進步,適時地提出問題。教師要善于抓住提問的時機,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問在數學思維的迷惑點,促進學生的辯證思維。解惑是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課堂設問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困惑,因此在課堂的教學中,要將問題設置在學生思維活動的“迷惑點”,促使學生辯證思維得到培養,為學生學習深奧的知識作鋪墊。二是,問在數學問題變式的分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能力。變式教學已經普遍的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學習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師們常常變題發問,以一個問題引申出一串的變式題,使得典型題的價值得以體現,變公式發問,使得公式的意義豐富多彩;明知故問,從概念、方法的基本意義出發,多角度、多方位地對知識進行表征,使得學生準確的認知概念和方法。實踐教學證明,變式創建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3 及時追問
實踐教學證明,追問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展現于學生面前,有助于教師開展有針對性地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學習善于提問,還要能夠準確的抓住提問的時機,且要及時的追問,活躍課堂的氛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了解知識點內在的聯系。
2.3.1 追問實際,激發興趣
提問就是為課堂教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以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及時追加問題,能夠使學生全面的掌握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2.3.2 追問應用,提升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作為一線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課堂提問是一門精深的學問,更是一門教育的藝術,因此作為一線的初中數學教師,要認真研讀文本教材,不斷優化課堂的教學結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 梁平.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2] 徐澤紅.初中數學復習課中問題變式有效應用的實踐研究[C]//中國管理科學文獻.2008.
[3] 張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探索與實踐[C]//2012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2.
[4] 陳亞燕.數學有效性課堂的幾點嘗試與探討[C]//中國商品學會第十四屆學術論壇暨中韓商品科學交流會議論文集. 2011.
[5] 梁梓,崔梅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1(4):146.